首先多尼克m3的手感,這個是非常清晰的,幾乎每一板擊球,你都能感受到樊振東alc這個板子的特點??茴^面材是清晰的,輕脆的,alc纖維是有較為突出的彈性的,這些感受只有在用比較軟的套膠的時候才能直接感受到。如果你反手貼t05hard或者r53,你幾乎只能感受到套膠在擊球,你很難感受到底板的真實手感。m3并不是最新款的德套,但因為硬度合適,所以搭配樊振東alc的時候,完全不會虛彈,小球控制很有數,無論是擺短還是搓球,幾乎挑不出毛病來。如果反手配個中硬或者高硬度的德套,外置alc普遍是容易虛彈的。其實我也是繞了很多彎路,中硬和高硬度德套配vis是非常難打的,主要問題就是虛彈嚴重。直到我給vis貼了龍吟,它一點都不虛彈,都是實彈,別以為軟的德套速度慢。它一點不慢的,弧線很有壓迫感。樊振東alc貼m3類似的,一點都不慢,只要你自己會發力,它的速度一點不比高硬度澀套慢,而且旋轉是遠超高硬度澀套的。
說老實話,只要你自己會發力,m3和龍吟貼外置alc反手幾乎找不出明顯缺點,小球好控,搓球擺短劈長都很有數。尤其是擰拉,這種軟彈的澀套很容易就吃住球,幾乎不會掉球,只要你動作和步伐到位,擰拉簡直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命中率,幾乎不會失誤。反手拉沖下旋,這類軟彈的套膠真的很吃球,而且拉球是板板都很轉,非常扎實的感受。相反的,如果你反手用高硬度澀套,肯定是偏彈的,拉沖下旋因為旋轉不足,其實弧線并不飽滿。我用m3加樊振東alc拉沖下旋,肉眼可見的下扎弧線,這個旋轉真的美妙。這種旋轉,你反手用高硬度澀套根本就拉不出來,除非你刷膨脹油去軟化海綿。但業余的一般都不會為澀套刷油,也沒必要,除非打比賽,否則真沒必要高硬度澀套刷油。因為刷油之后,它的膨脹時間是有限的,正手狂飆刷油,反手澀套也刷油,真的就過于麻煩了。
不過換軟彈的澀套也需要一個時間去適應,首先,它出球其實挺快的,你的手腕就得用上去,需要提升技術去適應套膠。其次,反手就不太適合借力了,得主動發力,發力去透板,也就是打出那種很響亮的金屬聲。講真,如果反手一直打硬套膠,你根本沒法提升技術,因為硬套膠手感模糊得很,而且普遍偏彈,出球沒啥旋轉。反手真正的高端技術還是旋轉結合速度,比如波爾,樊振東,皮切福德和雨果等等。莫雷高德其實正手挺猛,但反手比較弱,他反手弱,說白了就是旋轉不行,你看他起下旋,純是干蹭。不過這次的他反手貌似也進步了一些,以前他的反手甚至都不蹭,純粹是彈擊。
因為反手換了m3,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可能是m1手感太清晰,感受到正手的毒液53偏硬,導致反手不易打透了。單純正手來說,毒液53其實很適配,拉打皆宜,發力好的也能打透,但影響反手的通透性,這我倒是沒想到影響這么大。我準備正手換m1,從而去驗證是不是毒液53影響了反手m1的通透性。
在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之后,vis和樊振東alc,林a反手配膠我就比較有數了。推薦多尼克m3,x3,s3,p3,jp03。歐米茄5euro,歐米茄7euro。挺拔龍吟,尤拉皇朝cmd,尤拉雷神軟等等。也就是40度到43度的德套,它們基本上都是適合外置alc的。45度不太推薦,雖然不算硬,但容易虛彈。47.5度極其以上的普遍都硬,都彈,很難制造旋轉,有些雖然也挺好打,但明顯不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