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vis配藍海綿省狂,實際的效果已經到了另外一個"維度"。為什么說是另外一個維度?因為在配藍省的時候,超級vis和vis的手感差異實在是太大了。林a配藍省是最持球的,也是手感最通透的外置alc。vis雖然沒林a那么持球,但和藍省的搭配依然是整體性很高,就像天生一對。超級vis配藍省就像超級張繼科配藍省,相當的硬彈,無論你發多大力,超級vis和藍省之間都沒有非常好的“共鳴”。這里不是貶低超級vis,只是就藍省來說,它明顯搭配效果不理想。超級vis的長處在搭配正手D05或者Agr,那是頂級的旋轉和力量。
蝴蝶的zlc比紅雙喜的klc要硬,968配狂飆明顯就比弗朗西斯zlc配狂飆要柔彈持球,也更有吞吐感。超級vis和vis的對比,就像蝴蝶zlc和紅雙喜klc的對比。超級vis比vis要硬很多,實際的效果就是,超級vis配狂飆明顯比如vis配狂飆持球,沒那么好的吞吐感。
要打狂飆,還是得打vis,超級vis是雙面外套的菜。正手配藍省藍國,那都是vis的絕配,只是反手配膠確實有點難度。按道理說,vis也是二十幾年的存在了,反手配膠為什么挺難達到完美的?毫無疑問,都是2017年改40+塑料球的“功勞”。在改了40+塑料球之后,底板和套膠瞬間都過時了,哪怕是強如蝴蝶的vis和T系套膠,打起來都會覺得受到了不小的沖擊。2022年,蝴蝶推出了超級vis,這其實就是蝴蝶應對40+塑料球的終極答案。
2017年改球,底板和套膠都受到了沖擊,大家發現,速度和旋轉都被40+塑料球給強行降低了。曾經無敵的T系,后來也出了T05hard,然后又出來了D系,甚至還有了D09c粘性蛋糕海綿。為了找回失去的速度和旋轉,不只是蝴蝶,德套也在努力,后來有MXD,皇朝AGR和ACC,v15e等等。但后來出的新款套膠,就一定適合vis么?
實際上并沒那么簡單,新出的澀套,無論是D系,還是皇朝AGR大都增加了硬度,而問題的關鍵是vis自身并沒有增加硬度。高硬度的澀套配沒有加硬的vis,就容易出現小馬拉大車的問題!無論是D系還是皇朝AGR,他們都是面向未來的產品,而vis是一支二十多年的產品了,所以vis反手的配膠確實不易,這沒法,40+塑料球確實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vis因為自身硬度并沒有增加,所以它其實不太適合配高硬度的澀套,像D05這種級別的澀套配vis上面,必然是比較悶的,中小力量基本上打不透的。T05曾經也是王者,在張繼科大滿貫的時代,他是用的反手T80。現在有人在vis反手配T05,目的是應對40+塑料球,找回失去的速度和旋轉。我自己也在vis反手貼過T05,上旋球單板質量確實是高。但問題也很明顯,t05偏硬,擰拉吃球比較淺,反手拉下旋手上反饋太少了,拉下旋球費勁。總之,中小力量下,t05持球確實淺,這導致抓球不夠實,反手拉球手上沒底。我也曾經在vis反手貼過皇朝AGR,不過那個時候我還處于學球階段,上旋球也是很猛,甚至比t05還彈,但現在想來,agr這個邵氏40度的海綿,在拉下旋球的時候恐怕還是難以吃住球的。
vis反手配高硬度的頂級蝴蝶或者德套,普遍都會存在中小力量持球偏淺薄的問題,抓球不實,反手拉下旋就很容易失誤。不能一味去強調上旋球的單板質量,這樣容易導致反手處理下旋球的高失誤率。而且澀套越硬,拉球的難度就越大,反手吃不住球,要想拉出直線和斜線的變化就會很難,這樣會影響未來技術的提升。畢竟在40+塑料球時代,相持球落點的變化才是技術的核心內容,不可能完全依賴發球搶攻。
實際上,vis反手搭配一些軟彈的澀套的時候,反而更容易吃住球,這大概是因為軟彈的澀套都是40+塑料球之前的產品,老款的軟透澀套和經典款vis的搭配反而是比較理想化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vis配反手37度柔的時候,具體的效果比林a配37度要差很多。毫不夸張的說,林a雙面狂三甚至是可以當做經典配置來打,中近臺能吃住球,能加上旋轉,落點容易控制,攻防俱佳。但是,vis配37度狂飆,那就明顯比較悶,尤其是u碼vis感受特別深。
vis反手配膠的問題確實難搞,也許elp,t80和新出的t19配vis會不錯,但這幾個我暫時都沒貼過vis。vis配膠的難點就是,40+塑料球時代新出的澀套都比較硬,已經超出了vis反手的支撐力。而如果配舊時代軟透的澀套,雖然是能吃住球,但是單板質量貌似又不夠理想。打個比方,vis反手配膠就像一個黑洞,你配t80可能覺得打40+不夠勁,但配t05又覺得海綿裹球感偏弱。作為對比,超級林昀儒反手隨便配個澀套,只要不是超硬的,它都好打。vis的反手因為支撐力不上不下,反而是不好配膠。配軟了,沒勁。配硬了,發悶。配不硬不軟的,好像又虛彈。我最近在試v11e,希望在vis反手能有個比較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