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淺析
實測厚度,靈感碳素為6.25mm,CARBON碳素SF是6.42mm,CARBON達到了6.98mm。可以說層層遞進。
結構方面:染色寇頭面材,阿尤斯力材,內置碳素纖維層,桐木大芯。斯帝卡的工程師向來酷愛阿尤斯大芯,因為能提供更強大的形變和噴射感。但塑料球時代,近臺一速和快速恢復形變的能力,是對底板的重要訴求。所以在頒達重啟之后,方博代言的CARBON SF和這款約7mm的CARBON都是用了更通透的桐木大芯,并且桐木芯占據了整體厚度的大部分。
CARBON的手柄拼花跟頒達整個系列保持一致,整體灰黑色調,低調而大氣,還耐臟。外包裝盒子的英文標簽寫到:這是一款擁有高端碳素層的輕量級進攻型底板。實測重量88.9g,其實算不得多輕,但因為整體偏厚,而且是碳纖維板,所以定義為"輕量級",也勉強可以接受。
前面我們評測過CARBON SF是一款手感更為忠實,吃球,近臺好控的穩定型底板。那么這款厚板CARBON有相似的地方,整體手感反饋也比較線性,也算是好透的。不會因為厚而難透。但整體力量上還是大了一號。
它的優點
整個板子還是很均衡的,沒啥明顯短板。起下旋,上旋相持,拉弧圈,擊打都面面俱到。而且表現出比CARBON SF更強的反彈力,打起來更給力了。發力后的速度也更快一些。
高掌控力的同時,殺傷力大了
臺內小球控制,穩定,不虛彈。它不像蝴蝶那些厚板如阿姆塔特或諾比利斯。在中小力量下,頒達CARBON沒那么硬彈,相對還柔和點。桐木芯整體好透,頒達用的碳素纖維也沒有蝴蝶的T5000碳素那么硬實。
手感談不上特別清晰,但還是比較有數。整體忠實的同時,勁大了。比靈感碳素和CARBON SF都彈,CARBON SF力量不大,但這款CARBON發力爆沖是能揍死人的。
近臺一速犀利,退臺支撐也棒
它更強的反彈力,使得借力中加力很舒服,彈擊和攻打的速度也快。反手位的重心不會很靠拍頭,擰拉上手也挺好的。在保證基本持球能力的同時,這是一款比CARBON SF更能加速和加力的底板,速度和力量天花板感覺更高。
而且,這個整體厚度強化了底板在發力后的噴射感。雖然比起斯帝卡那些強大的高能量板,比如賽博6,許昕藍標,它發力后的速度和力量壓迫感還是不如它們,但在中端價位的底板中,算是表現挺好的了。7mm左右的厚度,在對方發力拉沖過來時,更能穩定地頂住大板。退臺底勁也很不錯。上旋相持中,可以說含球不錯,又有很強的支撐力,不會顯得肉。是剛柔并濟的一個結構。無論近中臺懟懟懟,還是退臺對拉,它都行。
它的不足
頒達CARBON的不足,其實很多是厚板的通病。向來,薄的板子更容易制造旋轉,CARBON加轉也沒問題,但沒有CARBON SF吃球那么細膩穩定。旋轉不會特別強,需要依賴本身旋轉強的膠皮。其次,沖下旋這板,顯得速度不是很快。可以拉一板轉,然后拍打,或者上旋對拉。但如果說沖半出臺下旋一板就想得分,它確實不像薄的碳板那么犀利。
應該說,頒達CARBON的理念在于:塑料球時代,爆沖下旋球然后一板就得分的機會少之又少,現在更多是上旋的相持了。而無論近臺擊打的速度,還是退臺對拉的支撐力,這些方面,頒達CARBON都很有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