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置芳碳的核心價值:持球能力,更充分的主動發力
10年前,蝴蝶公司推出Innerforce系列的時候,就強調了一個概念:抓球感。纖維經過深埋之后(將芳碳層附于大芯兩側),中小力量下其實是純木般的持球感,只要發大力了,才會觸發深層的纖維力量。所以手感上表現出:很抓球,自己有更長的吃球時間去制造弧線。一般都會有更高的上臺率和穩定性。因此,早期Innerforce系列推出的時候,其實擁躉很多。石川佳純的Innerforce Layer ALC,國家女隊陳可,顧玉婷,朱雨玲,劉詩雯都相繼用過Innerforce系列底板。而大名鼎鼎的大魔王張怡寧的手板—張怡寧ZLC,雖然不是芳碳纖維,但其實也是內置的結構。
對于原來喜歡純木五夾手感的球友,內置芳碳的底板用起來會比較容易上手。持球時間長,好調節。
因為內置芳碳板經常搭配阿尤斯大芯,這種大芯的發力上限更高,有強烈的形變和噴射感,所以對于那些渴求通過自己主動發力來打出"暴力球"的球友來說,內置芳碳板是很貼合的選擇。
外置芳碳的核心價值:近臺速度,更簡易的借力防守
將芳碳纖維層直接放在面材之下,顯然會提升反彈速度和剛性手感。所以一開始,這種硬朗手感的直接效果就是近臺一速的提升。而且這種干脆利落的反彈,其實提升了防守能力。如果,你追求剛猛和速度夠快,那么,外置芳碳絕對是你的優先選擇。
我們看到的一個例子是原來用ZX-Gear In(內置)的皮切福德,后期改用ZX-Gear Out(外置)了,就是為了速度更快,爆發力更強。總體而言,外置芳碳,比起內置芳碳,脫板速度會更快。因為經常搭配的是通透的桐木大芯,振動較小,形變恢復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