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經了解過前面關于Lacoste Steel和Wilson T2000的故事,你應該知道,極富創新理念的不銹鋼材質網球拍,曾經憑借華麗的登場和輝煌的巔峰而在網球拍歷史上書寫過濃墨重彩的一筆。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那個曾經風靡一時的“鋼拍時代”的落幕竟是如此的黯然失色。
在T2000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
Wilson又陸續推出了一批鋼材質網球拍,這些同屬于Wilson T系列。
Wilson首先在 T2000 拍喉位置增加了一個片狀的鋼制橫梁,推出了 T2000的姊妹拍 T3000,并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 Wilson TX3000, Jimmy ConnorsC-1 和極其罕見的 Wilson III 作為 T3000 的更新換代之作。
之后,Wilson 采用Lacoste的減震專利,在拍面沒有任何改變的前提下,推出了 T4000和 T5000,這兩款球拍的主要區別在于,T4000底蓋的減震上面加扣了一個黑色的塑料蓋,而 T5000的這個位置則將減震裸露在外。
最終,Wilson 推出了可能是這個系列中唯一一款加大拍面的鋼材質球拍,Wilson TX6000,應該是這個系列的蓋棺之作。
雖然 Wilson T系列的其他成員沒有 T2000那樣名聲在外,但是鋼拍本身的新穎設計,不多的產量以及 Wilson T2000 的重要地位,也使其同樣具有相當的收藏價值。
然而,所有這些后續之作都沒有什么被有名的職業球員所使用,甚至包括對鋼拍執著之至的吉米·康納斯,這也直接導致了 Wilson T 系列在球拍歷史上曇花一現之后的黯然失色。
如果曾有幸在球場上親身感受過鋼拍,你一定會驚嘆于這類球拍的驚人力量。鋼質球拍本身能夠產生所謂的“彈簧床效應”,而這種效應可以將擊球的力量最大化,從而創造出極具侵略性的平擊球。不過,鋼拍卻因為其構成的不銹鋼本身的高密度而在其發展中收到了莫大的制約。雖然最初的鋼拍采用了超薄拍框和標準小拍面設計,其空拍重量依然超過了350g,因此幾乎不可能通過再增加拍框的厚度和增大拍面來尋求更多創造旋轉的空間和容錯率。
正因為如此,Wilson T系列,更準確的說,整個鋼拍時代,或許從開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會在網球拍的歷史上成為主流,相比之下,吉米·康納斯和 Wilson T2000的崛起,或許更像是一種難得的偶然。
眾所周知,太陽能照亮黑暗,而月亮只能折射光芒。對于 Wilson T系列而言,最幸運的是,康納斯憑借一己之力使鋼拍之夜也曾亮如白晝,而之后的黯然失色似乎就無可厚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