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品牌新品中不乏“新材料球專用”,“為新材料球設計”等字眼。關于新材料球時代是否需要更換器材的討論也愈加激烈。作為乒乓球拍的靈魂,
乒乓底板路在何方? 純木VS纖維,誰會在新球時代勝出?
純木傳承經典,再續輝煌
純木球板歷史悠久,基本分為5層,7層兩大主流結構,擁有龐大的使用群體。手感清晰敏銳,底勁渾厚,易于控制等都是人們選擇的理由。盡管乒乓球從大球時代到無機膠水時代,理論球速變慢,但是純木球板在世界級運動員中依然占有很大比例。從弧圈經典斯帝卡OC,亞薩卡YE到伴隨劉國梁拿到大滿貫的7層快攻利器斯帝卡CL,從馬琳奧運冠軍之劍亞薩卡YEO再到創造馬龍51連勝的紅雙喜506,純木并沒有被人遺忘。同時,器材也通過變革獲得了巨大發展,斯帝卡硬木系列球板幾乎將純木球板的能力推向高潮(玫瑰,黑檀,楓木等系列)。
直到今天,純木球板在業余乒乓圈中仍然具有較高呼聲。而40+的到來讓球速再次變慢,出球旋轉減弱,回合增多,似乎純木的優勢進一步減弱。為應對這一問題,不少品牌讓球板的厚度或層數增加,在木材中融入納米科技,或對表面進行涂層處理,“五花八門”的手法層出不窮,提升純木球板性能的效果也頗為顯著,讓純木球板依舊充滿生機。新球時代的球板,增速,增轉依然是主題,純木能否再續輝煌?怎樣在提速的基礎上保持純木球板的特點和優點?著實費腦筋。個人認為,相比速度,旋轉一直是純木球板的強項,因此新材料球時代純木球板的發展首先要能夠增強出球的旋轉,讓球板擁有良好的形變能力,與此同時又需要形變恢復的時間足夠快,兩者兼備才能達到增轉增快的效果,提升球板的回球質量。
纖維大放異彩,逐鹿中原
無機成功地為傳統球板帶來“減速”效果,給了許多新型復合纖維加盟到乒乓球板陣營中的機會。早有預言:復合纖維球板將在無機膠水時代大放異彩,現如今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從早期的普碳(T5000),瓦碳,到中期的馬琳碳,再到如今的張繼科ALC,水谷隼SZLC,纖維球板一路走來絲毫不缺乏頂級運動員的青睞。盡管纖維球板比純木球板手感相對模糊,脫板較快,遠臺底勁略遜,但是中近臺強悍的攻擊力與出色的借力性能又讓人難以割舍,加上與新內能套膠更容易搭配,使得纖維球板的市場占有率逐年升高,擁有極高的人氣。
隨著越來越多的復合纖維被采用,更多具備高新科技含量的復合纖維材料也被植入球板當中,科技的力量是無窮的,不少品牌都通過新型復合纖維材料讓許多經典純木結構以纖維的樣貌得以重生。由于復合纖維是人工制造,純木為天然木材,纖維的各項指標更容易控制,搭載纖維材料已經成為球板發展的一種大趨勢,也成為了各品牌在新球時代器材角逐中的突破口。這無疑又觸動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各大廠家也都在盡力開發性能更全面,特點更突出的球板,以迎合職業球員和業余球迷對于新材料球板的要求。而纖維球板開發的難點在于選用新型纖維材料去優化性能,并不只能一味突出某一單項指標,而是要提高球板整體性能,包括速度,旋轉與控制,如何擴大球板的有效擊球范圍,讓纖維球板更有勁又不影響手感,怎樣去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是纖維球板發展的主要矛盾與趨勢。
純木與纖維之間的PK勢必愈演愈烈,想在新材料球時代封王,再度革新是不可避免的,而究竟誰會勝出目前很難下定論,或許這場PK本來就沒有勝負,只是手感喜好不同而已。好在無論你在哪個陣營,都不必擔心新球時代沒有適合自己的球板,相信不久之后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新裝備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