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
用神速80X打高遠球,是不能用"省力","輕松"這些詞來形容的,因為它不像那些中桿軟彈的球拍那樣去大幅借中桿彈力從而省力來顯得輕松,而“舒服”才是神速80X擊球感最準確的描述。一拍球打出去,手上力的反饋能使我清楚的知道球的落點在哪,對拉底線球往往是落到底線附近甚至壓線但不會出界。即便偶有出界球,擊球后的瞬間手感傳遞到大腦,我也能清楚地知道這一拍擊球力度大了一點點,球會出界一丟丟,下一拍立馬調整,而不像其它球拍那樣手感模糊。以前我對C7LTD的高遠球表現是最為滿意的,而神速80X的中桿硬度與C7LTD相當,平衡點低于C7LTD,但擊球后力的反饋卻比C7LTD更加清晰,(也就是俗稱的手感更加扎實),落點的控制也更加精準。在我打過的球拍中只有凌駕天舞有類似這樣舒服而美妙的擊球感,但天舞并非破風框。
吊球
吊球是和所謂的經典“拉吊神器”300D來對比的。“拉吊神器”這個稱謂中,我感覺吊球的比重要占到70%以上,因為有太多的球拍拉高遠球的表現優于300D,比如上面說到的C7LTD,雖然300D拉高遠球也很輕松,但對落點的控制和手感的清晰都不如C7LTD,當然也就更不如
神速80X了,但300D的吊球在所有高端球拍中絕對處于高處不勝寒的位置。300D吊球的感覺是“輕松”,它中桿軟彈,擊球后借助中桿的反彈形變再加上拍頭強弓條的作用,對球產生一個下壓,使球下落曲線很貼網且落點也很近網。而神速80X吊球的感覺則是“輕快”,它中桿偏硬,加上拍框激速彈射科技的加持,擊球后球速快于300D,但同樣非常貼網。尤其劈吊和滑板吊球質量非常高,并且落點的控制也更加精準,失誤率要低于300D,我用300D劈吊和滑吊網前對角時有出邊線和下網,神速X80則很少。
殺球
神速80X的殺球干脆而直接,但不暴力。相較于90S而言,神速80X的中桿沒有返折點設計,但彈性依然非常優異,那種硬彈的感覺更加直接,另外80X的拍框穩定性要強于90S,最終體現在殺球上,球的飛行曲線要比90S的殺球平一點,落點比90S淺一點,但殺球速度卻比90S更快,力量也更大,且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對落點的控制更為精準。比較下來,神速80X與90S的殺球可謂各有千秋,重殺80X要稍優于90S,多拍輕殺的連貫上要稍弱于90S,而點殺以其更穩定的拍框和更精準的落點要明顯優于90S。
平抽快擋
平抽快擋的對抗,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比拼誰更快。更快的球拍揮速和出球速度更容易在激烈對抗中占據主動,當你打出的球已經飛到對方身前,他卻還沒來得及將拍揮至擊球點,那么他要么陷于被動要么直接丟分。而速度本來就是破風框球拍的強項,與神速80X對比的幾款球拍,在速度型球拍中揮速已經算非常快的,相比于其它盒式框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神速80X破風效果比90S和BS11稍差,和JS11相當,但它9.95mm的拍框寬度不僅比BS11,JS11窄了很多,比90S也要窄了0.2mm,拍框強度卻要高出一檔,So盡管它揮速和啟動速度不是最快的,但它手感卻最為扎實,大力抽球后出球初速度比其他幾款要更快。
另外神速80X在低手位抽球時有驚喜的表現,球過網后會迅速下墜,飛行路線類似網球對攻底線球時的軌跡,這是我在用其它球拍的時候未曾體驗到的。
網前球
網前球打的如何,主要還是手上的功夫,受拍子的影響較小,故網前球處理方面仍不做多講,只簡單說一下,網前挑球和推球都能借助硬彈的中桿,將落點控制和高遠球一樣完美,網前小球處理上,不論勾對角還是放網,球都能很容易的貼網而過,并有精準的落點。亮點仍然是對落點的精準控制。
總結
在我將凱勝所有中高端球拍打遍之后,開始轉投勝利的陣營,勝利中高端拍也陸續打過幾十款了,雖然也遇到過非常出色的拍子比如TK隼,神速90S,但始終沒有一把能替代掉我的C7Ltd主戰拍的地位,不是不好,而是沒有達到足夠合適,直到神速80X的出現。它手感堪稱完美,擊球時那種力的反饋使你對球的控制非常清晰,高球落點把控精準無比,吊球指哪打哪,網前得心應手,快速平抽擋和持續進攻的連貫在速度型球拍中也達上乘。它的實際表現對得起我給他的“完美的全能戰拍”這一稱號,若非如此,我也不可能用它來取代C7LTD做了5年的主戰拍的地位。
對于羽球拍,速度和穩定從來就是一對矛盾,盒式框穩定但風阻大揮速低,破風框揮速快但穩定差,穩定差就別談控制。在打JS11的時候,我就意識到這種復合劍樋框型會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但JS11未免不夠成熟,到后來的神速系列,勝利將亮劍破風,扇形破風,流體破風與劍樋結構相結合做出了將速度發揮到極致的90S,不久又推出了這款將速度與控制達到完美平衡的80X,簡直是我這種裝備控球友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