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veX 8K搭配27lbs的VBS-66N球線,拿在手上的第一感覺便是“均衡”可以明顯的感受到DriveX 8K的整體操控感極強,且很有DriveX 7K那股味兒。
88.5的3u整體揮重,對比同等規格的前代產物JS-12也處于持平水準,可見其速度之快。
在球拍揮速上,雖說DriveX 8S,
DriveX 8K均為搭載六角流體動力科技的框型,但DriveX 8K從拍頭頂部延伸至整體都更為凌厲,固然揮速會較快于DriveX 8S。
同為加長手柄設計的兩只球拍,在正手的推壓上,DriveX 8K出球干凈有力,不顯拖沓。而相反的在反手的抽擋中,DriveX 8S的操控感與回彈擺脫又強于DriveX 8K,不愧是兄妹型號,各有千秋。
多拍高遠球的擊打中,球拍整體操控感更像是將速度與操控融入并糅合會明顯感覺到自然順暢,不顯刻意,呆板。且搭配上VBS-66N后,爆炸擊球音效極強。
經過DriveX 7K,DriveX 8S兩支球拍的相繼調教,搭載百洛碳素,產自南京的勝利球拍爆發屬性終究有了一個不錯的答復,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相較于上一代DriveX 7K,DriveX 8K在爆發性能方面雖不能說有質的飛躍那般夸張,也足以參透其中的用心。借助DriveX 8K不算特別極端的平衡屬性(上線上手膠后300m)DriveX 8K在進攻殺球中,可以說一把“好殺”又“不累”的球拍。
如果說我用DriveX 7K需要使用9成的力量才能夠發揮出其殺球的爆發手感,那么使用DriveX 8K時在殺球時,我只需要8成,且在多拍的連續進攻中仍不顯乏力。
動力流體六角框(DYNAMIC-HEX)突破傳統六角框型,根據球拍設定在拍框上中下導入不同框型截面,讓揮拍的穩定性和順暢度能大幅提升,并依據框型稱匡設計不同特點的強芯填充技術,使拍框的強度和彈性更加優異。
這種材料重量大幅度減輕,沖擊強度較大且消震性好,以其制成的防護板制品,如防彈背心,頭盔,飛機結構部件,坦克防碎片內襯等均有較大的使用價值。硬核材質應用在拍框和中桿,上,其優異的吸收性能與材料延展特性,可使拍框在受力形變下仍保有柔韌性,同時并分散應力,提高減震性。
沒有控制,馭系列便不復存在。既然是主打操控性的球拍,拍框中蘊藏著的核心科技自然也會盡心盡力的為每一次劈吊放網“保駕護航”,加之更為偏向于操控的195mm加長手柄,DriveX 8K的吊球固然把控精準,在整體的操控感中趨向于硬朗。對比DriveX 8S卻不夠“包裹”持球,出球時球速會不經意的加快,吊球落地也更深入腹地。
容錯對比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DriveX 8S與DriveX 8K的整體拍面大小幾乎一致,同為大拍面框型。按理來說DriveX 8K應該和DriveX 8S一樣,容錯率也會相對更高。
但是通過實際的擊打體驗中,我發現了DriveX 8K繼承了DriveX 7K擊打至非甜區位置容錯率直線下降的特性,即與其他大拍面球拍不同的是DriveX 8K的球拍甜區位置較為緊湊,甜區擊中手感爆發感與擊打音效尤為洪亮,一旦錯失甜區出球反饋手感也十分明顯,這樣也便于立馬轉換為防守姿態進行擺脫,也算是利弊均衡吧。
與DriveX 8S相同的是DriveX 8K在拍框的調教上依舊是選擇將NANO FORTIFY TR(納米增韌)注入到動力流體六角框中,大幅提升強韌度及耐沖擊性,并呈現球拍運動表現設定,使球拍反發力再增強,順暢舒適擊球,手感更進化,即使擊打非甜區位置也不至于產生震手反饋。在防守的被動處理上,韌性結合百洛碳素的爆發又能夠輕松的發揮出DriveX 8K快彈擺脫的性能。
總結
總的來說,搭載勝利諸多新興核科技的DriveX 8S,DriveX 8K在綜合表現上也不僅僅是堆疊科技那么野蠻粗糙,而且更為細致的經過精心的調整校驗。以主打操控平衡為前提的球拍譜系還能夠在各個型號把進攻與速度,軟硬兼施揉入其中,馭做到了。在平衡操控球拍中,整體的操控感中趨向于硬朗且DriveX 8K的還同時擁有著不輸于js12的進攻輸出,有球友反饋說8K更像是JS12的升級版本,在體驗的這段時間內,個人感覺DriveX 8K在操控上擁有自己的特色,但整體來說與JS12在速度和進攻上來說還是不相上下的。最后,良心的定價也自然會吸引不少的消費者駐足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