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極快的揮速,扎實的擊球手感,中間偏上很容易找到的甜區,穩定的出球感覺,使用亮劍LYD進行高球對拉時已經可以明顯感覺得到。在打高遠球或者平高時,擊球的瞬間中桿形變的感覺并不大,同時球在拍面停留的時間也十分短暫,感覺上擊球的一刻,羽球已經被快速地擊打出去。
上手的難度方面,主要集中在甜區位置以及中桿硬度的適應:甜區的面積相對還是比較大的,在中間偏上的位置,只要擊中甜區,質量和深度都會有極佳的保證;中桿的硬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硬的,加上89.8g的重量,對于體力消耗還是略略偏大,不過換來的是極為穩定的出球感。如果對于3U的規格感覺過重,我建議各位可以考慮入手4U的版本。
殺球:相比起高球部分,殺球絕對是亮劍LYD的一大亮點。亮劍LYD的殺球感十分爽快,配搭NS-880 ZTI球線,殺球時的聲響是相當刺激神經的,會不知不覺間增加殺球的使用頻率。當然,這點對于雙打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但是在單打的場合也會導致很多不理智的殺球出現,我在評測的過程中有時候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犯下這個錯誤。由于3U的版本過重,在點殺方面受限于我的絕對力量,因此在快速的半高球點殺上會顯得極為吃力,但假如更換為4U規格,或者使用者有一定的絕對力量,亮劍LYD的表現相信會更上一層樓,畢竟這是它的看家本領之一。
在重殺方面的表現,是我對亮劍LYD最滿意的地方,其原因并不在于亮劍LYD用了多少科技含量在中桿上,使殺球爆發時有一個極大的加速推動效果,而在于使用亮劍LYD殺球時使用者用了多少力,殺球的質量就會有多大的回報。打個譬如,如果說YONEX VT80殺球是拉弦射出去的箭,那么亮劍LYD就是用棒球棍打出的全壘打。其區別的本質在于,速度上可能會是前者優勝,但是使用者必須要有拉滿弓弦的力量才能使速度達到最大化,但棒球卻是用多少力,擊出的球就有多快。亮劍LYD和尖鋒MX80相比,殺球的手感是比較類似的,不過前者的揮速較快,速度理應更高,而后者對落點的控制則更有把握。
吊球:使用亮劍LYD期間,令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其吊球的質量。最開始使用亮劍LYD進行吊球時,落點控制得十分“精準”,竟然相當一部分都打在網帶的白邊上落網(2個小時內不下10次),結果令人十分哭笑不得。估計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于使用NS-880 ZTI球線,光滑的線面令咬球感下降,對使用者的觸感帶來了細微的影響,結果也就自然迥異了。后期略略把出球的弧度提高就完美解決了。而撇開球線的影響,亮劍LYD的吊球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網前/防守:網前的表現方面大多視乎使用者的個人技術和狀態手感,亮劍LYD在撲球和推球都有不錯的表現,而搓放方面與上文的吊球相類似,稍加時間磨合或者更換熟悉的球線就可以完美解決。在防守一端,亮劍LYD在接殺擋網方面手感都十分理想,在一些較低的擊球點接球時都可以憑借手感把回球盡可能平網而過,降減被對手直接撲死的機率。不過在接殺挑后場或者接殺反抽時,由于中桿在形變后帶來的反彈力略有欠缺,因此更需要講求使用者的反應和盡量在身體更靠前的擊球點回球。
平抽/封網:平抽擋方面與殺球的情況相類似,得益于極快的揮速,在和對手互相抗衡的時候,較容易取得先機,雖然在表現上可能4U的規格會更為適合雙打,不過3U的版本在壓球感和控球的穩定度上會更有優勢。雙打時除了殺球,封網是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使用亮劍LYD進行封網,293mm的平衡點加上89.8g的重量令3U規格顯得略略有點“笨重”,雖然比大部分的球拍表現更為優秀,但如果希望追求快速封網獲得極致的表現,可以考慮選擇4U的版本,或者3U版本中重量較輕的一把。
總結
亮劍LYD可以說是亮劍09的“硬桿+頭重+特別配色“版本,一款經典球拍的復刻。雖然在實際性能上并沒有得到太多的提升,不過中桿的加硬,拍頭的加重都令亮劍LYD比亮劍09的進攻力進一步得到加強。與此同時,漆水涂裝的進步也令亮劍09一直為人詬病的容易掉漆問題得到解決,不論是自用還是送贈朋友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值。
對于VICTOR品牌來說,亮劍系列依然存在不少的進步空間,其中以中桿的技術改進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引入上細下粗的錐型的中管,改善中桿的碳纖編織方法甚至加入新型的科技材料等等,再配合亮劍系列首創的劍型破風框體,相信亮劍系列的發展道路將會是十分寬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