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
銳科特火麒麟Pro,這個膠皮,力量上不能說很強,明顯不如T05,跟那些德系套膠也不好比,硬說要比的話,有些類似于藍火M3,考慮到這是中軟,我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現(xiàn)象,嗯,就想想挺拔變革的ELP和FXP吧,感覺這個膠皮在力量上,居于這兩者之間。
速度
這款火麒麟pro的速度,沒有一般蛋糕海綿那么快,我感覺,原因在于粘性的面膠,有點兒類似于狂飚III-50或者天極III-60的感覺,一般力量下,沒有德系套膠那種嗖一下就出去的感覺,但是稍微發(fā)力,打透,還是很兇殘的,說實話,發(fā)力打透,什么膠皮都兇殘,狂飚除外。
旋轉(zhuǎn)
有得必有失,速度上沒有澀性套膠那么快,必然有一些別的方面的提升,那就是旋轉(zhuǎn)。這個面膠是粘性的,面膠在咬球能力上強了很多,出球旋轉(zhuǎn)感覺比較強,拉球的時候,能夠明顯感覺到球在膠皮上有個滾動,這種感覺,太美妙了,狂飚刷透了,才這種感覺,但是在這個膠皮上就能夠很輕易打出來,其實天極III-60也可以,只是感覺海綿不一樣,倒是天弓跟這個挺像的。另外,還有一點兒,是必須提到的,就是搓球旋轉(zhuǎn),這個沒得比,粘性套膠的搓球比澀性套膠的搓球好了不止一星半點,沒法比。
控制
粘性膠皮,提升了很多的,也就是這個控制了,澀性套膠控制,相對差一些,畢竟更利于上旋球相持,對于這種轉(zhuǎn)不轉(zhuǎn)的精細擺控,會相對差一些,當(dāng)然,差一些也只是相對的,不過吧,差的這一丟丟,或許就是很多專業(yè),業(yè)余高手們孜孜不倦每日去刻苦拼搏都還很難達到的,看個人選擇嘍。
穩(wěn)定性
提到膠皮,就不得不提到穩(wěn)定性這個說法,因為很多時候,很多膠皮不是力量不大,而是你在發(fā)力的時候,球會不會按照你的意愿去運行,或者說球是不是按照既定的計劃去行走。舉個簡單的例子,某經(jīng)典款套膠,很老的膠皮了,以前賽璐璐時代很多體校小孩兒啟蒙的時候,都選擇stiga的oc或者eg當(dāng)?shù)装澹仲N省狂,反手就貼這款套膠,力量速度都很不錯,應(yīng)該說超強,但很少有頂尖高手去使用,因為這款膠皮在你發(fā)大力的時候,你自己也不知道球會往哪兒彈,往哪兒飛,會感覺發(fā)虛,用我們開玩笑常說的話,這叫“虛彈”,可能你有10分力,但打這些膠皮的時候,可能你只敢用6分力,剩下4分力,你不敢用,因為用了之后,自己都不知道結(jié)果如何,所以這就又不得不提到另一款套膠,狂三,你發(fā)多大力,就有多大奇跡,幾乎不存在所謂“虛彈”的情況。
拐回頭說火麒麟,之前在打老款火麒麟的時候,前文提到了,會有一些虛彈的情況。至于這款火麒麟pro,我實在是不能昧著良心說這款膠皮不虛彈,但是這個虛彈的點,較之前邊,提高了太多太多,換言之,你需要用比之前大得多的力量,才能夠打出那種虛彈的感覺,這就夠了,畢竟比賽里,才有幾個球能讓你鉚足勁兒,用上吃奶的力氣去對轟,不是么?
當(dāng)然,有些人可能對我所謂的“虛彈”定義不感冒,我只能說,我就是這么叫的,可能個人有個人的說法,或者說有個人的定義,我只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感受吧,存異求同。
打球打了很長時間,正反手顛過來倒過去試了很多遍,跟T05對比,跟狂飚對比,跟什么MXP對比之類的,反正基本上感覺都在上邊了,膠皮的模板,我也不去刻意猜測,但畢竟人家叫小藍火,我就更多按照藍火的方向去對比了~畢竟總要有個對比,才好說,直接寫,寫不出來啥,
基本上以上,就是打這個膠皮的感受了,我平時反手打T05,硬度比較硬,從海綿硬度來說,感覺這個更像T05fx的海綿硬度,或者用藍火來對比,就是M3吧,所以打這個火麒麟pro中軟,總感覺短了半截,我還是期待著能回頭搞一塊火麒麟pro中硬,更加舒服,更加習(xí)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