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PUMA Jamming捧在手上第一感覺就是非常敦實,使用了PUMA專利的evoKNIT針織技術打造襪套式鞋面非常貼合腳型,整個鞋面的編織紋理呈現一種由內到外的漸變效果,潮流感十足。而側邊的Logo條通過熱壓方式貼服在鞋面上,有趣的是Logo條的一部分還覆蓋到了鞋帶的穿孔位置,除了美觀也是通過拉緊鞋帶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整體的支撐效果。與其他同類型一體襪套式跑鞋相比,雖然Jamming的領口位置為了穿著方便稍顯寬松,但依舊在鞋舌與后跟位置設置了防滑手感非常不錯的鞋提裝置,上面的凸起摩擦點的設計人性化十足。
對于PUMA Jamming最值得提及的便是其引以為傲的全新中底科技,它叫做NRGY能量球。其實說它全新也并非如此,早在2016年NRGY科技便與跑者們見面了,只不過當時由于外形與某品牌中底科技太過相似,一時間引來了無數風言風語與官司洗禮。不過一切的過去都隨著Jamming的出現所涅槃重生。從外表上來看,NRGY能量球由一顆顆顏色分明的小球組合而成,并在外面包裹上了透明保護蓋,這一類似“氣墊”的設計不僅讓其壽命得以延長,并且在外觀來看也更具特色。當你翻看大底,在幾乎4/5的透明設計下隱約可以看見其布滿了整個中底位置,這已經激起了我上腳嘗試的強烈欲望。
即便把NRGY能量球描述的再天花亂墜,到底行不行還要看上腳實測后的水平。本次路跑測試選擇在了森林公園的塑膠跑道上,由于對PUMA Jamming的中底太過好奇,以至于上腳后我先進行了大概10分鐘的步行測試。首先Jamming給我的最初感覺就是偏硬,這與外觀看上去并不太一樣,在走動中每一步都感覺腳底有些板,倒真是有種“氣墊”初上腳的感覺。于是我有了這樣的想法,如果真的是由于外殼與零下室外太過寒冷的多重原因使得它的腳感偏硬,那么在經過鞋子本身的“熱身”后腳感一定會有所改變,果不其然希望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在官方稿件中對于NRGY能量球的介紹是“能量球置于大底之中,每走一步,都會在鞋底中底板內自由移動;停下腳步,便會聚攏成型。”這看似描述的有些夸張,但當進入到真正的跑動測試時,上文的形容似乎真的兌現了。開始后的1Km左右,整個中底由于“熱身完成”真的發生了質的改變,不再像初試走動時那般板腳。在每一步彎折時
PUMA Jamming的NRGY能量球開始變得靈敏起來,從“硬邦邦”漸漸地充滿了彈性,真的好似有種移動再聚攏的腳感。盡管如此,Jamming的中底科技還是不能用軟來形容,相對來說后掌比前掌稍軟,不過我由于是扁平足,所以更喜歡偏硬偏彈的腳感,NRGY能量球也正是這樣推進著每一步。
雖然NRGY能量球的腳感屬于硬中帶彈,但它的耐久性還是比較不錯的,在整個5Km的測試中,PUMA Jamming的中底腳感并未因為長久的踩踏而變得夯實,整體的聚攏效果始終存在。透明大底將中底的NRGY能量球映襯的科技感十足,同樣它的抓地力與耐磨效果也比較不錯,評測完成下來后掌外側幾乎沒有任何磨損,這也一改透明外底給人以不結實的印象。不過配備的著evoKNIT針織技術鞋面的PUMA Jamming因為鞋面過于單薄,所以整體的支撐性能有些差強人意,在幾個彎道明顯感覺到了腳在鞋內的形變,并且中底厚度使得重心也有些偏高,確實也讓我在寒冬出了不少冷汗。但話說回來,Jamming的定位也并非專業性能跑鞋,它更傾向于休閑與時尚結合的Lifestyle類型,所以無需太過苛刻。
在我看來,PUMA Jamming或許不能成為一雙真正意義上的完美跑鞋,但超高科技感的中底科技與整體形象讓它看起來還是如此的出挑。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跑者開始注重自己腳上跑鞋的顏值,所以讓Jamming這樣的先鋒跑鞋有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它更適合跑量相對不對,注重科技屬性的前衛跑者,盡管鞋面支撐有些遺憾,但還是無法掩蓋其強烈的鋒芒。PUMA Jamming官方售價為1099RMB,在目前的跑鞋市場上還是屬于性價比不錯的,非常推薦給渴望不一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