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前掌外底區域,有著很明顯的翹起
前掌翹起在球鞋身上,不是新鮮事。但是庫里8的不一樣在于,它的中底形態并沒有隨著前掌的翹起而翹起。外部翹起,而內部還是保持著一個向下的坡度。
你會發現,內外都做了減法之后,庫里8前掌保持著一個非常薄的中底體驗。這也是我第一次上腳時,會覺得超級硬的原因。
啟動階段,當你前腳掌發力,過渡到腳趾區域的時候,你會覺得你的腳距離地面,可能只有一層紙一般,這會帶來極為迅速的啟動感受。不僅沒有任何的拖沓感,甚至還有助力感。
庫里8的啟動感受,可以說是這幾年來,我穿過最好的球鞋,印象中是沒有之一的。
但是這樣的造型,也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內部明顯前低后高的坡度,再結合著外部的中底內收,會讓你在做動作時腳部前傾。結合著前掌鞋面區域的硬質材料,就會發生頂腳趾的現象。所以庫里8也是我穿過最頂腳趾的球鞋,即使穿的是精英襪,感受也很明顯。
第二、前掌中底的設計邏輯
一開始看到庫里8的造型,我對它的防側翻和側向支撐是很擔憂的。原因很簡單,鞋面偏薄,同時中底外側的軟質材料直接外露。但是,庫里8在中底造型上做出了很大的變化,非常關鍵。
防側翻方面,庫里8外側做出了加寬處理,沒毛病。然而外側中底過軟這個事情上,UA做出了特殊的內在設計,外側根本就踩不出形變,那種這種在設計上加固中底的外側的思路是成立的。 所以,這雙庫里8防側翻滿分。
第三、中底體驗
它的腳感和同樣外形極為相似的Epic React有些相似,但整體不一樣。相似之處在于,較軟的腳感,相比較硬如板磚的說法是有了明顯進步。但是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它并沒有那么軟。
起跳落地的瞬間,吸震感明顯。中底朝外的面積加大,擴大了落地時直接懟到腳底的區域。個人認為,在單純腳底體驗上,庫里8代的表現和阿迪Lightstrike感受類似,同時腳底更輕盈,我個人表示非常滿意。
第四、鞋幫處的襪套設計以及隱秘的內側環狀加厚
這兩處設計,我個人同樣表示滿意。我認為,別整什么港寶之類的了,就算是有港寶的球鞋,后跟的包裹感也強不到哪里去吧?還不如這種內襯環狀加固,搭配著較瘦的鞋幫結構。穿上庫里8代,后跟的體驗像極了CE2017。兄弟~你知道的~我對CE2017的后跟結構有多么的滿意。
成也前掌,敗也前掌。正是因為庫里8在前掌作出的一系列設計,導致前掌頭部區域受力,極為明顯。整個外地,并沒有特別特別特別特別特別特別過分的磨損之后,整個前掌頭部區域的耐磨,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但是去外底化,帶來的是什么呢?在抓地方面,確實沒有傳統的那種咯吱咯吱的聲音,是一種更為沉悶的聲音。庫里8代的抓地感受并不是傳統球鞋那種超強的抓地力,而是像你踩了一個果凍上,橫移時不算干脆,因為地面和球鞋中底存在另一層關系的阻滯。
這種抓地感受是更為直接的,當然這種體驗并不會提升緩震的腳感,有一說一,庫里8代的緩震在我個人看來依舊是中游水平,但是對于小體重已然夠用。
所以,庫里8代在室內球場上絕對是一把利器。它的整體設計思路以及科技的搭配,目標是要拉近穿著者和球場之間的距離。但是,它確實也真的不夠耐用,我認為它的前掌邏輯缺一環,那就是在關鍵區域加入更加耐磨的外底橡膠,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打造完全中底的概念。在這個方面,我認為概念感大于了使用感。
最后,再對庫里8進行一個總結:很好的后衛鞋,很好的射手鞋,它展現了UA對于籃球運動的獨到理解,也是一雙為了極致而放棄很多的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