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腳感受
前掌鞋面兩側的壓迫感非常強,和WITNESS3的初上腳感受基本一致,不過在簡單熱身一段時間之后,前掌的緊致感開始逐漸下降,到后期實戰時,鞋面包裹基本屬于一個貼合的狀態。
這雙球鞋在磨合之后的包裹表現,還是可以的,但是相比FlyTrap1代,它的包裹表現,并不算突出。
中底配置
和FlyTrap1一樣,這一次FlyTrap2中底同樣在前掌受力點使用了硬幣大小的六邊形Zoom。
不過在實戰幾場之后,前掌這塊小氣墊,你基本上是踩不出什么明顯感覺的,不像上代。你甚至能在FlyTrap1上感受得到這塊Zoom的形狀大小,因為使用在FlyTrap1中底的材質,是相對偏軟的甚至于后掌你都能感受到那么一絲絲軟彈,這也是為什么穿著FlyTrap1能明顯感受到氣墊的原因。周圍材質偏軟,從而突出了氣墊的形態和感受,即使這塊前掌氣墊小得可憐。
而FlyTrap2的中底材質整體要偏硬一些,無論什么樣級別體重的球友在穿著它實戰時,基本都沒有感受到前掌氣墊的存在。整體的中底感受,接近于歐文3的板磚感,無論是前掌還是后掌。
球形外底設計
可以說從
歐文2開始啊,球形外底就成為了歐文系列的代表設計。
不過在前掌弧度方面,這雙Flytrap2相比歐文2等正代鞋款要稍微收斂了一些。和歐文5的球形外底相似,兩側的弧度,相比2代3代來說要相對平那么一點點。在實戰過程中,你能明顯地感受到:前掌在維持了正代靈活性的同時,由于弧度相比正代鞋款平整了點,且中底材質偏硬,在前掌穩定性方面,這雙Flytrap2比歐文正代是要好那么一些的,這一點,我認為Flytrap2這雙鞋做得還是不錯的。
相比Flytrap1,個人的實際體驗感受啊,Flytrap1的前掌穩定性,要略高于它的靈活性,同樣較平整的外底,加上外側的齒狀的防側翻設計,在中底支撐方面,這雙Flytrap1,相比于歐文系列的鞋款,要更穩妥一些。
而Flytrap2,它的前掌靈活性,是要高于它在穩定性上的表現的,除了前掌沒有做明顯的防側翻設計以外,偏硬的中底,能帶給你的腳與地面更加直接的反饋,做變向等動作的時候,不會有任何拖沓的感覺。
但是就我個人來說啊,可能我會更加青睞Flytrap1一點,因為對于射手來說,前掌的穩定性,尤為重要。對于那些愛變向的朋友們來說,可能這雙Flytrap2,會更適合你一些。具體如何做選擇,就看各位具體是個什么樣的打法了。
最后我們來看下這雙鞋的名字:Flytrap2代,如果說Flytrap1代是以Flytrap,捕蠅草為設計主題的話,鞋舌處的拼接設計,是很契合球鞋自身的主題的。也因為這一套設計元素,Flytrap1的整體包裹感受,是明顯要優于Fflytrap2的。而Flytrap2身上,我并沒有找到和捕蠅草相關的設計元素,可能這個時候大家也和我有同樣的疑問:為什么耐克不延續這樣一套效果不錯的“捕蠅草”鞋舌設計?
首先第1,有設計感。第2,能契合球鞋主題。第3,還有很不錯的包裹表現。
而且就設計細節來看的話,這雙Flytrap2代,顯然是沒有Flytrap1走心的。如果不考慮打法,只從商品角度來考慮這兩雙鞋的話,Flytrap1,可以說是全方位地碾壓Flytrap2,無論是Logo的細節刻畫,還是內側的線條設計感,還有當前的性價比,主題的契合等等,我真的很難找出一個去推薦FT2,而不推薦FT1的理由。
可能后續這雙鞋還是能被配色拯救,但從商品性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雙FT2,并不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