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腳,超輕18的?中底給人的感覺還是很可靠的。這種可靠具體表現為,非常強烈的緩震感,整個中底材料的壓縮形變和回彈都很明顯,又沒有到很“炸”的那種效果,腳感有點介于飛電的?和adidas的boost之間。
回彈感也屬于在可控的范圍,并不會一上來就給你很想加速沖的欲望。以5-6分的配速去跑,超輕18的中底會讓人覺得很舒服。
在長距離后面幾公里,回彈感幾乎沒有衰減感,這也是如今各種超臨界發泡工藝的中底,區別過去eva材質的最大進步。
主觀感受,超輕的?中底是更輕量,回彈更直觀的boost。相比zoom x泡棉,它肯定沒有那么強烈的回彈,更像是緩震跑鞋的柔軟。對比自家飛電絕影產品的?中底,超輕中底回彈更弱,腳感更軟,速度變化間很容易分辨出兩者區別。
中底足弓的穩定性不錯,足弓的TPU實際面積很大,完全“托”住了中足部位。
鞋面的包裹支撐,興許是超輕18最需要商榷的地方了。無彈性的鞋面確實很涼爽,支撐性其實也不差,但整雙鞋的包裹相比真正的慢跑鞋而言,只能算一般,倒更接近競速鞋的感覺。
超輕18的鞋楦未必歐美,但小拇趾外側部分,依然在長時間奔跑后,會有些壓迫感——買超輕18,還是得買至少大半碼。
另外也是前面提到的,超輕18需要穿上時好好調節鞋帶/鞋舌,才能避免腳背壓迫。對高腳背跑者而言,更寬松的系帶,也會讓鞋面的包裹感進一步下降,這就是輕量透氣和包裹很難兩全的地方。
超輕18有著接近競速鞋的重量,前掌和后跟的上揚角度也有直觀的推進感,但骨子里中底性能的調校,讓它依然是雙落地很舒服的慢跑鞋。
最適合它的場景,可能是5-15公里,5-6分的有氧配速慢跑—尤其是穿慣傳統慢跑鞋的人,剛上腳會很驚訝緩震充裕的同時,很爽快的輕彈感。
如果配速低于4分半,超輕18的?會顯得稍微有些卸力。尤其是穿過飛電等競速鞋后,越發能感覺出兩者?的差異來。
因為輕盈腳感,超輕很容易被用來對比那些速度鞋款,然而它的最適用場景,可能還是距離稍短的慢跑因為輕盈腳感,超輕很容易被用來對比那些速度鞋款,然而它的最適用場景,可能還是距離稍短的慢跑。
總結
超輕18未必是最輕的那雙超輕系列,但顯然是有史以來緩震最出色的一雙。
超輕18使用的?,區別李寧競速跑鞋的?,腳感更柔軟,回彈稍弱。有點像更輕更彈的boost。在抗衰減和抗撕裂性上要強過很多腳感更炸的pebax?。超輕18本身中底性能的調校也更接近慢跑鞋。
鞋面的輕質和透氣性毫無疑問非常出色,很適合夏季跑步,鞋面支撐性尚可,包裹性相對弱一些。單層網面鞋舌在穿著時需要一定時間去調整才能保證舒適度,系帶也要更寬松些才能防止壓腳背。
競速跑鞋的重量和穿著腳感,慢跑鞋的緩震回彈及中底的支撐性,超輕18可快可慢,跑長距離問題不大,但最適合的,可能還是中等距離(5-15公里)的有氧慢跑。
穿過李寧的“頂級”?后,很容易不自覺就和超輕18來比較。以超輕的價位,這雙中底表現出的性價比是極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