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拿到亞瑟士kayano 28的最大感受就是變輕了,43碼差不多309g的重量,從數據上來講單只鞋比前代輕了大約5g左右,但腳感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后跟部位的塑料材質減少很大程度上減輕了鞋子的重量,保護材質的縮水并沒有影響后跟保護,反倒讓鞋子變得更跟腳了。相對一些競速跑鞋,重量還是要稍重,但是把鞋子定位擺在臺面上來講,在科技配置上,這雙鞋還是走在了慢跑鞋領域的前沿。
穿上kayano 28在塑膠跑道進行了首次4km試跑之后,直觀的感受是這雙鞋根本不需要任何的磨合。柔軟舒適的中底,加上極強的包裹感,讓每一步的邁出都變得靈動飄逸,這是K28帶來的全新體驗,以往K系列的跑鞋往往上腳之后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體會到各種科技配置所帶來的舒適腳感,而這雙鞋則簡單直接,良好的第一印象讓人們對這雙鞋的好感度倍增。
除了不需要磨合之外,K28的另一個亮點就是中底頂層的FLYTEFOAM BLAST材質所帶來的舒適腳感。在奔跑中,前腳掌FF BLAST材質給予腳掌的能量反饋及緩震保護十分到位,對前腳掌跑者來說這是個福音。
值得注意的是,后掌的GEL緩震膠,DuoMax支撐泡沫雖沒有做出變更,但是在具體呈現形態上還是發生了變化,在跑步的過程中后掌的回彈反饋明顯要來的比前代更好。GEL緩震膠,做了段化設計,更多的擠壓空間也帶來了更強的回彈。DuoMax支撐泡沫的表面條紋也變成了橫紋條狀,更有利于向下擠壓,在跑步的行進中,內傾的支撐系統保護還是很到位的,而后跟的緩震回彈有那么一瞬間會讓人覺得是在穿著高堆疊中底的競速鞋在跑步,而事實是kayano的后跟高度只有23mm。
如今市面上的很多跑鞋都開始主打高堆疊的中底科技,在不考慮受眾的基礎上,這樣的設計確實會助力跑者突破PB,但是回到跑者偏好角度,也無所謂厚古薄今,一些跑者就是單純的不喜歡動輒30mm中底的跑鞋,當然這其中初中階跑者占了絕大多數,在既要性能又要中底適中的要求中,K28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雙層的工程網鞋面相對來說透氣性不是很好,夏天炎熱的天氣下跑步,這樣的鞋面顯得不是很友好。在我的測試過程中,清爽的傍晚時分,兩三圈過后,還是能感覺到鞋內有點悶,這是亞瑟士一直以來的需要改善的一點,或許到下一代,鞋面透氣度的問題會得到優化解決。
外底的耐磨性無需檢驗,AHAR+耐磨橡膠已經經歷了多代鞋款的驗證,鞋底的多個易磨損部位都有耐磨橡膠覆蓋,大大提升了跑鞋的壽命。TRUSSTIC穩定片相對于上一代也進行了隱層設計,保障了橡膠底全面接觸地面,實際測評中,鞋子的抓地力表現更好了,鞋底的扭轉彎曲也更加靈活。
總而言之,kayano 28是一次很好的換代更新。更輕,更軟彈,更具科技感,是我對它做出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