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感反饋
上手握持感較為均衡,上線上手膠后較為適中的平衡點294mm絲毫不會有過多的墜手感,整體握持與同為神速系列的ARS-90S極為接近。
揮速對比:ARS-HS≥ARS-90S>ARS90K。
揮動空拍,劍樋結構下的破風感也十分明顯,雖說沒有90S那般鋒利凌冽,但在揮速的體感上均為較快行列。

上手擊球手感
作為ARS-HS的打感橫向對比自然是離不開同系的90S/90K,通過仔細的體驗HS的整體反饋確實有些許的接近,甚至很像JS-12二代,仔細的品味呢又能發現HS打感的獨特之處。首先HS的拍框整體矩陣抗扭較90S更加穩定。
區別與ARS-90S的韌彈手感,HS的拍框整體的矩陣抗扭更偏向于硬朗,出球的感覺更加清脆,快彈,球被擊打后停留在線床的時間較短,也使得HS的出球手感頗為干脆,確實與JS-12二代的出色感較為相似。
ARS-HS拍框寬度,經測量:6.03mm。
ARS-90K拍框寬度,經測量:7.26mm。
ARS-HS拍框厚度,經測量:9.90mm。
JS-12二代拍框寬度,經測量:10.52mm。
接著就是揮速上,破風結構加之纖細的拍框壁,真的揮速實在是太快了,好多時候都因為揮速過快而錯過擊球點。

與ARS-90S相同的是:較輕的揮重也讓HS無論是在網前的平抽快擋亦或是中場的下壓封網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另外雖然沒有WES鞭擊增益系統,在依靠僅僅是294mm適中平衡點的情況下,HS的下壓手感卻出奇的好,好些時候都出現了下壓過猛而下網的情況這點著實讓我有些意外,而且下壓手感居然好過同為4U規格的JS-12二代。
殺球進攻
先說結論,進攻性能對比:ARS-90K>ARS-HS>JS-12二代>ARS-90S/F。
其實對于HS在雙打中搶占先機以速取勝的優勢都是毋庸置疑的,應該說對于勝利這個品牌來說,從來都不缺少主打速度的優秀球拍,諸如JS10/JS12這樣的常青樹。可是猶如ARS-90K這樣將速度與進攻完美融合的球拍著實是眾里尋他千百度。說實話對于ARS-HS這支球拍最大考驗也一直都是它整體進攻能力的表現,這也不免讓我上手之初頗有幾分忐忑。

多拍的殺球體驗下來,后場的進攻主要表現上ARS-HS的點殺突擊能力上,不論是出球速度還是落點的精準把控,其實絲毫不壓于同規格的JS-12二代,更不要說殺球有點飄忽的大哥ARS-90S,且之前提到的關于HS的下壓手感較為突出的特性,也讓其在點殺進攻上更有優勢,排除整體揮重較輕的自身特性,重殺的表現確實遠不如譜系進攻之最的ARS-90K(畢竟可以作為單打球拍使用,中管也是7.0mm大口徑)。重殺的出球速度雖快,中桿的彈性形變恢復也較為迅速,但你要說砸下去的那種勢沉感還是有欠缺的。而HS這次SR納米增韌碳管在實際的殺球進攻中確實更加硬朗了,連貫發力時,中桿的擺動可以說是無法明顯體驗到的微弱,這點應該這次HS的加強之處。假如使用3U的話,重殺上的表現應該也會有所加成,但是個人覺得在雙打中進攻的連貫才是需要著重體現的環節,要追求極致的絕對進攻能力,必然在速度上會有所舍棄。
被動擺脫
同為大拍框拍面設計的ARS-HS在防守的表現中我覺得僅次于萬金油球拍JS-12二代,不論是接殺擋網還是被動分球,ARS-HS最為一支需要快速雙打中擔任銜接的球拍,還有著一拍表現很出色的被動反手借力回彈,確實有感受到反手加成的反饋,大家拿到球拍后真的可以自己去試試。

當然勝利的科技疊BUFF環節肯定少不了懸浮科技和人造手柄了,這都是我一直推崇的勝利家近年來科技中讓消費者體驗最為直觀真切且有大用的之一。
借由FREE CORE懸浮核心科技融合人造柄后更顯其優異性能,同時勝利當家科技百洛碳素一并提供給ARS-HS擊球時的彈性與前所未有舒適的吸震手感。
穿線搭配
穿線上推薦搭配上,為了彌補HS絕對進攻能力的不足,可以搭配擊球硬度較大的VBS-68剛性線,或者搭配萬精油的VBS-66N,兼顧彈性和操控。畢竟ARS-HS的整體吸震手感那么好,不用進攻硬線真的有些可惜。當然我個人建議搭配上一根彈性更為出色的VBS-63將彈性提升到極致,時不時給對方來一個出其不意的平高,打一個措手不及。最后推薦購買3U,真的4U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