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穿的,就是一雙12版日產莫雷拉。在產地選擇上,我認為如果是用作實戰切忌太過迷信日產。誠然日產的皮革更為優質,制作工藝更細膩,周期更長,有接近藝術品的做工。但印產其實也屬于頂級配置,同為一雙袋鼠皮球鞋,性價比更高。個人認為,日本人做的東西質量確實追求頂級,他們更為傳統,細致的工藝值得更高的價格,但是并不值他們認為的整整一倍還多。
朋友的日產15版的輕量化大底就出現了兩個月斷底的情況,我的日產12版下地幾次后同樣也有輕微開膠。可以欣賞,但請不要迷信。當然,土豪請隨意。
進入正題,我近年來穿過的主力戰靴大多還是阿迪,耐克的主流系列,超纖,袋鼠皮,牛皮,織物都有過,這雙莫雷拉是機緣巧合下是一位朋友半賣半送給我的,是抱著體驗一下的心態入手的,也算是具備客觀評價的條件了。
先說上腳感受:相信不需要我說,作為好評如潮,以舒適,適合亞洲人腳型著稱的一款優質袋鼠皮球鞋,莫雷拉的上腳感受絕對是頂級中的頂級。但要補充的是,我將鞋子的大鞋舌的翻蓋給剪掉了,這是因為翻折會使鞋舌把腳踝正面兩側的鞋身撐開,在圖示處形成空隙,影響腳踝鎖定。
都說這雙鞋是針對亞洲人特點設計的,確實有所體現——鞋頭圓潤,鞋底平,從前掌到足弓鞋身收縮不明顯。
我的腳屬于瘦腳,穿刺客八,九都挺好,穿同尺碼的阿迪很多鞋子會偏寬,但上腳莫雷拉也不嫌寬,系緊鞋帶后鞋帶剩余長度稍多,但鞋和腳之間沒有空隙,鞋面也無變形。
個人認為瘦腳到小寬腳都可入,有屠龍腳試過的朋友可以在評論補充。還有一點我不解的是可以明顯看到莫雷拉的鞋頭很是飽滿圓潤,但我腳趾細長,穿上卻絲毫不空,可能是因為鞋面較厚,我很懷疑高腳趾是不是真的能夠駕馭。
然后說說傳球:短傳的體驗也不必贅述。無論是足弓還是外腳背,柔軟的鞋面都以出色的狀態貼合在腳上,可控性滿分。長傳的性能除了摩擦力就主要看的是鞋頭對你腳尖的包裹程度了,滿分100的話給90吧。用腳背起球時球路穩定,很容易踢出比較高的弧線和不錯的回轉,但需要用腳內側起球速更快的側旋球時,摩擦力會不太夠,這個放在后面跟射門一起說。
盤帶:個人最喜歡的就是這樣簡約的橫向走線了,這是對袋鼠皮的觸感影響最小的走線之一,與之類似的還有傳奇4的走線。舒適柔軟的袋鼠皮鞋面,軟硬適中的鞋底,夫復何求?
射門:這不算是一雙射門靴,在球鞋上沒有額外對射門的輔助設計。用正腳背和外腳背的腳法射門時,莫雷拉和其他沒有輔助設計的袋鼠皮球鞋別無二致。但是要用腳內側兜弧線射門或者傳球時,我認為球鞋內側LOGO的存在并不是很合理。雖然這樣的腳法不是完全使用足弓擊球,但觸球時足球變形,有近一半的觸球面在LOGO處,而塑料材質的LOGO摩擦力肯定是不如袋鼠皮的。
作為一雙近30年都沒換過鞋釘設計的球鞋,這個鞋底是拿不到完全的好評的,好在也不差,優缺點參半吧。很容易發現,復古球鞋COPA,Premier都是這樣的柱狀鞋釘,這樣的鞋釘的優點是適用性比較強,壓力分布也平均,但抓地力欠佳。
我自己踢邊路居多,優勢在速度和變向,重量和鞋釘是我不會在球隊的比賽中選擇這雙球鞋的原因。但在友誼賽或者野球場上,莫雷拉幾乎是個適合所有人的選擇。
再聊聊配色,黑色的莫雷拉擺拍效果是很不錯的,但是能穿著黑色百搭的人真是不多。好吧我承認駕馭不了黑色也是我不經常穿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白色,藍色等配色就時尚也容易搭配得多。現在發行的版本中,白色,藍色,白蘭等配色是平時球場上最常見的配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