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7.6/10分
相比Ride 9的沉穩低調,采用了全新鞋面材料之后的Ride 10,顯然在外觀上有很大提升。搭配撞色設計,整體風格比之前更加活潑耐看許多。
不過由于Ride 10的鞋型設計并非修長型,因此上腳之后的Ride 10看起來是屬于胖胖短短的,這一點或許會影響到一部分人的觀感。另外,Ride 10的鞋面看起來真的和早先使用的A家K系列有幾分相似,難免會被別人相互討論。
盡管如此,我仍然選擇站隊Ride 10,畢竟K系列是我一直覺得不太好看的鞋型。
實著:8.3/10分
由于內置了Everun Topsole緩沖鞋墊,所以Ride 10的鞋倉空間要比常規尺碼略小一點。在入手Ride 10時,可以選購比自己常穿尺碼再大半碼的鞋款,這樣可以讓雙腳在鞋倉內較為舒適的活動,不然就會有非常明顯的擠腳感。
Ride 9上密度極大的鞋面在Ride 10上被工程網眼面料取代,并且大大增加了鞋面網眼的透氣網孔,所以整體的透氣性比上一代有巨大的改變。另外得益于工程網眼面料的柔軟特性,加之Ride 10在前掌位置沒有過多的支撐設計,使得Ride 10的前掌活動非常自如。
但這并沒有影響到Ride 10的鞋面支撐,Ride 10將鞋面支撐技術Flex Film更多的集中在中足部位,以此加強中足的包裹和支撐表現,從而放松了對前掌的壓迫。這也是為什么Ride 10可以在活動自動的前提下,仍然能保持出色鞋面支撐的原因。
至于鞋重,US 9碼277克的單只鞋重,算不上絕對出色,但是在面對同類跑鞋中也沒有落得下風。長距離路跑穿著初期不會有太明顯的累贅感,在路跑后期隨著體力下降會有比較明顯的累贅感。
緩沖:7.8/10分
定位次頂級的Ride 10無法像同門頂級跑鞋那樣,享受全掌或半掌搭載Everun鞋墊的機會。盡管Ride 10在中底上設計了網格式的結構,但那真不是Everun材料。Ride 10上的Everun Topsole鞋墊僅僅也只是滿足你對于Everun的期待而已,在實際穿著中它帶給你的緩沖和回彈感受,少之又少。
不僅如此,Ride 10在中底上還放棄壓縮EVA中底設計,而是采用了注塑技術成型的全掌PWRFoam中底材料。相比于壓縮EVA材料,PWRFoam中底要比更彈,但是在回彈上仍然要比Everun的E-TPU要弱一些。
當然,注塑成型的PWRFoam中底也略有缺點,比如它的持久緩沖性能要低于壓縮EVA材料。所以整體而言,Ride 10的緩沖表現可能還不比不過Ride 9。另外,Ride 10在中底上還去除了之前使用的SRC Landing Zone后跟緩沖墊設計,使得落地緩沖的分散更為直接。
Ride 10的中底腳感略顯偏硬,但緩沖表現并沒有因此降低。在勻速慢跑中,PWRFoam中底所帶來的落地緩沖感較為明顯,很容易讓自己找到合適的節奏。但隨著距離增加,中底的緩沖表現同樣也會有比較明顯的回落,對長距離慢跑有一定影響。
Ride 10的整體回彈腳感偏弱,但并不代表Ride 10沒有回彈。在慢跑中仍然能夠感受到來自中底以及Everun Topsole鞋墊所提供輕微回彈反饋。只不過Ride 10的回彈性能可能無法與上一代相提并論,原因自然是因為采用了100%注塑成型的PWRFoam中底。
支撐:8.4/10分
至于中底部分,由于Ride 10采用了單一密度的PWRFoam中底,使得Ride 10整體中底支撐更加均衡,從前掌到后掌的支撐表現差異不大。另外,Ride 10的后掌中底明顯要比鞋楦還大一圈,因此即使是在中底無特別支撐設計的情況下,中底也能提供較為出色的支撐表現。
在實際路跑中,不論是前掌還是后掌,Ride 10的落地穩定有力,極少發生四處晃動的情況。在全馬級別的比賽中,后半程體力下降的情況下,Ride 10也不會因為腿部控制力減弱而出現支撐不足的問題。
總的來說,Ride 10的支撐表現要比它所標榜的緩震更加出色。
耐久:7.6/10分
Ride 10所采用的注塑EVA中底在長距離的使用中,會慢慢出現緩沖減弱的問題,這一過程不可恢復,由此也使得Ride 10的整體緩沖壽命偏短。
而它的大底部分,則是由XT-900耐磨碳素橡膠和IBR+發泡橡膠共同構成的防火墻,基本上可以應對各種強度的訓練或者比賽。并且Ride 10在大底上增加Tri-Flex設計,這種彎曲結構設計,可以增加跑鞋的靈活性,適應性以及耐用性。Ride 10的整體耐用性也因此而有所提高。
因此我們將Ride 10的使用壽命定位在8-9場全程馬拉松,或者600+公里總量路跑中。
總結
Ride 10的跑鞋技術沒有ISO旗艦系列慢跑鞋那么尖端,緩震材料的堆砌也相對更少。但它仍然能夠提供更輕的重量,更好的速度感和與旗艦慢跑比肩的耐久度。Ride 10的各項屬性相對均衡,也因此成為一雙有極大受眾范圍的慢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