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硬度
這個最好感覺,用手掰球桿都能測出來。國內的廠家也都是在前肢還是粗毛胚料的時候來測試硬度據此給前肢分級。不過單獨測試硬度這是一個很片面的指標,因為球桿不是硬就好打。廠家片面追求硬度,為此把桿身做粗,桿頭做大,這樣會降低白球擊球后的尾速,縮小母球的跑動范圍,還會犧牲白球加桿法后的高轉速,白球的可以打出來的線路也會變小。
2,彈性
球桿的韌性,形變程度和張力強度大小。
3,通透感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球桿傳力如何,擊球的時候通透感好不好,這個必須是人的感覺。具體來說就是出桿時打到白球時,擊球反作用力通過球桿傳遞到手的效果,時間快慢,強還是弱,清晰程度,通透感好的桿就象手抓著白球去撞目標球很過癮。可惜這樣的桿少之又少,而且不一定在價格貴的球桿里。
4,方向性
擊球是不是有很好的指向性,兩方面決定球桿方向性。一是球桿木質是不是均衡,如果有結疤之類的傷痕或瑕疵,那木質的密度就有病變或修復的影響,變得不一致,彈結疤的聲音有的密實,有的空洞。那材料兩邊結構不一致,擊球的力能均衡嗎?第二就是做工,比如說球桿配重,接扣歪了,那把桿放在球臺上,球桿自己就會偏轉,這樣的桿打出去的球也是會有偏移的,方向性不好。
5,穩定性
球桿在打各種角度的球,下各種桿法時是不是始終如一?擊球的讓點,分離角,變量穩定,可控性好不好都是很重要的。曾經打過幾條桿法極炫的球桿,塞力很強,很有表演效果但就是桿力有點賊,擊球后的反應可控性總是不一致。其實這樣的桿并不好用,想適應它,它會把你磨的死去活來,說來說去就是因為球桿沒有良好的穩定性。
6,貼臺感
這可不是說球桿在案子上滾,看直不直。而是說球桿擊球后目標球在案子上滾動的“抓地感”,走球穩定程度,可控制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