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殺球引拍過程中,一般建議先進行手臂外旋。殺球發力依賴肩,肘,腕關節的協同旋轉。引拍階段的外旋動作(大臂外展帶動小臂旋轉,使拍頭朝后)可有效延長揮拍半徑,形成類似彈簧壓縮的蓄力效果。以右手持拍為例,外旋時肘關節自然上抬,小臂與拍面形成向后傾斜的夾角,為后續內旋發力預留充足空間。
發力機制:外旋-內旋銜接提升鞭打效率
(1)外旋階段:通過轉體帶動手臂外旋,將下肢蹬轉力量傳導至肩部,此時肩胛骨后縮形成穩定的發力支點。
(2)內旋階段:擊球瞬間,小臂快速內旋(大臂保持穩定),配合手腕內收,將身體各環節動能集中于拍頭。
(3)鞭打效應:外旋-內旋的連貫動作形成類似鞭梢抽擊的力學效果,根據動量定理,拍頭速度=身體轉動角速度×揮拍半徑,外旋增加的揮拍半徑直接提升擊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