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揮拍既有內旋,也有外旋。二者根據擊球階段和擊球類型的不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共同協作以產生爆發性的擊球力量和精準的球路控制。
一、揮拍中的內旋與外旋
1.內旋
(1)定義:內旋指手臂(尤其是前臂)以肘關節為軸,向身體中線方向旋轉的動作。打羽毛球時,內旋主要發生在揮拍擊球的瞬間,是產生擊球爆發力的關鍵動作。
(2)作用:內旋使拍面快速翻轉,將之前蓄積的力量通過拍頭傳遞到球上,形成鞭打效應,使球獲得高速飛行。
2.外旋
(1)定義:外旋指手臂以肘關節為軸,遠離身體中線方向旋轉的動作。打羽毛球時,外旋主要發生在引拍階段,為后續的內旋擊球蓄力。
(2)作用:外旋通過拉伸肩部和前臂的肌肉群,預先拉伸肌肉纖維,形成彈性勢能,為后續的內旋動作提供力量儲備。
二、不同擊球類型中的內旋與外旋
1.正手擊球(如高遠球,殺球,平抽球)
(1)引拍階段:前臂外旋,拍頭向后拉,肩部肌肉和前臂肌肉被拉伸,蓄積彈性勢能。
(2)擊球瞬間:前臂迅速內旋,帶動拍面翻轉,拍頭以高速擊球,形成鞭打效應。
(3)發力順序:肩部外旋→前臂外旋(蓄力)→肩部內旋→前臂內旋(發力)。
2.反手擊球(如反手高遠球,反手過渡球)
(1)引拍階段:肩部外旋,帶動前臂和拍面翻轉,拍頭向后拉,形成反手擊球姿勢。
(2)擊球瞬間:肩部繼續外旋發力,同時前臂可能伴有輕微內旋以控制拍面角度。
(3)發力特點:反手擊球更多依賴肩部外旋和手腕的翻轉,前臂內旋的作用相對較小,但仍需協調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