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拍羽毛球手起繭是正?,F象。打羽毛球時,由于長時間握拍和反復摩擦,手掌,手指甚至手腕部位會形成繭子。
起繭的原因
(1)頻繁摩擦:羽毛球運動中,球員需要反復握拍,揮拍,手部皮膚與球拍握柄之間不斷摩擦。例如,正手擊高遠球,殺球時,球員需要用力握緊球拍以穩定發力,這種持續的摩擦會使手部特定部位的皮膚受到刺激。
(2)壓力作用:擊球瞬間,球員會通過握拍將力量傳遞到球拍上,手部皮膚會承受來自球拍的壓力。以扣殺球為例,球員為了使球獲得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力量,會瞬間發力握緊球拍,此時手部與握柄接觸部位承受的壓力較大,長期積累容易導致皮膚角質層增厚形成繭。
(3)握拍姿勢與發力習慣:不同的握拍姿勢和發力習慣會影響手部受力部位。若握拍姿勢不正確或發力方式不合理,會導致某些部位過度受力,從而增加起繭的可能性。比如,有些球員反手擊球時,拇指會過度用力按壓握柄的側面,長時間下來拇指側面就容易起繭。
起繭的部位
(1)正手握拍常見起繭部位:正手握拍時,手掌與握柄接觸的主要區域包括虎口附近,中指第二關節處等。在頻繁的正手擊球動作中,這些部位不斷與握柄摩擦和受壓,容易形成繭。
(2)反手握拍常見起繭部位:反手握拍時,拇指的側面,食指的根部等部位受力較多,是容易起繭的地方。當進行反手擊球,搓球等技術動作時,這些部位會與握柄緊密接觸并承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