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后場對角線高球包含3層意思:一個是高球,二個是后場,三個是對角線。
關于羽毛球后場對角線高球的“高度”沒有嚴格的界定,但高度的不同意味著進攻與防守的不同含義。高度較高的球,防守的味道較多,其戰術意圖讓自己從不利的位置,有時間回撤到自己的防守位置上。打這種高球,往往是對方的來球讓自己比較難受,在無奈的情況下,用這種高球來消解對方的壓力,有點敗中求勝的意思;如果是打出平高球,按我上一講剛說過的,它是屬于進攻性的高球,或者說是守中帶攻。
第二層含義中的“后場”是想當然的,這有點沒話找話,但強調高球時再重復一下也沒錯,基礎概念打牢點沒壞處,真正到了場上,不會分得這樣清楚,也容不得你想得這樣有邏輯性,它往往就是下意識的一種反應。但這種下意識的反應是建立在基本概念特別清楚的基礎上的,這是我愿意在這兒再說一下后場的原因。
“對角線”是指回高球的方位。除對角線外,你當然也可以回直線,可以打到場地中間部位,但那是下兩講的內容。與回直線和場地中央相比,回對角線的戰術意味更濃,打出高質量的對角線高球的難度也更大,當然,你一旦能完成這事,它對對手的威脅也最大。
為何要回對方的后場對角線高球,有兩個理由。第一,要看網對面斜線位置的對手站位,如果他站位靠前,甚至有偷步網前的意圖,即他想抓你回網前的球,那么,你在選擇回對方后場高球時,最好打對角線高球,這能讓他很狼狽。不管是他自己后撤回救,還是他的同伴去補他后場的空當,都不會顯得很主動。
第二是看站在斜線的人,如果是混雙中的女伴,或是男雙中實力較弱的那個對手,那么,也可以回對方一個后場對角線高球,目的就是讓混雙中的女伴或實力較弱的男選手去處理這個高球,以此減弱他們下一拍的進攻能力。
不管是哪一個理由,打后場對角線高球的根本目,就是要出其不意地打亂對手的節奏與步伐,讓自己從前一拍的被動中解脫出來。可能有同學會說,鄭老師,你怎么講解哪一個環節,都離不開節奏啊,步伐啊。我的回答是:同學們別不耐煩,從我們設置的一整套后場球話題中,節奏與步伐是離不開的核心概念。不管我們采取哪一種回球方法,都是要更好地打亂對手的節奏和步伐,這點要牢記不忘。
后場對角線高球的戰術目的雖然較強,但它也有危險,這就是它回球的線路較長。要想從另一塊場地的后場,將球回擊到對方場地的對角線后場,不掌握好揮拍的角度,不具備一定的擊球力量,是難以打出較高質量的對角線高球的。一旦出現失誤,極容易出現半場高球,那么,這種回球無異于自殺,讓對手在近網情況下上演雷霆一擊,所以,平時同學們要多加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