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
Pegasus 34的鞋面是整雙鞋上升級更新最大的部分,中前掌鞋面采用了四層面料的設計,最外層是超大透氣網孔的工程網眼材料,第二層是一層薄薄的細沙材質,最后兩層則是被縫合在一起的偏軟性的舒適材料,用于調整雙腳在鞋倉內的腳感。
透氣工程網面的設計已成為Nike Air Zoom系列跑鞋產品近年來的標準設計,從Pegasus 31到Pegasus 34幾乎一直沿用了這種兼顧透氣,舒適同時重量輕便的鞋面材質,這也在側面證明了這項技術日趨成熟。
Pegasus 34的鞋面支撐依然是依靠Flywire動態飛線技術,相比上一代,Pegasus 34在Flywire的設計進行了不少調整,比如飛線隱藏到四層鞋面的中間層,比如飛線的交叉結構改成了類似于W型的設計等等。雖然飛線的數量仍然是5對40條,但是對中足的包裹卻有了很大的提升。
后跟的固定設計,Pegasus 34用了一圈質感偏硬的固定泡棉,內置添置了超硬的固定材料,并且在外層鞋面上加入了一層TPU覆蓋材料。整個后跟的手感十分強硬,相信對后跟的包裹固定會起到非常正面的作用。
Pegasus 34的鞋舌由上一代的輕薄翻絨設計調整成了網眼材料搭配泡棉,提升了腳背位置的舒適度,并且可以減少鞋帶系緊之后對鞋背的壓迫感。另外鞋舌與鞋面時半封閉式的縫合設計,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鞋舌四處晃動的情況出現。
中底
如果拿Pegasus 34和Pegasus 33對比一下中底設計,你會發現兩者之間除了配色之后沒有任何變化。
全掌Cushion緩震發泡材質依舊是Pegasus 34中底的主要組成部分,前后掌內置的Zoom Air氣墊,也是從上一代沿用下來的設計。
我們在Pegasus 33的評測中給這塊中底的評價是:『中底以Cushlon泡沫為主,這種材料偏硬但彈性不錯,在跑步過程中Cushlon泡沫承擔了大量的緩沖吸收的工作。而Zoom Air氣墊則更像是一個輔助性設計,用錦上添花來形容它最適合不過。』
大底
和中底一樣,Pegasus 34的大底設計同樣沒有太多的變化。在耐久性設計上選用的是BRS 1000耐磨橡膠,這塊橡膠大底的耐磨表現一般。
大底的結構設計上使用了Nike經典的華夫塊結構,五角形狀的華夫活塞外底設計取代了原來規矩的矩形結構,讓外底更加靈活,同時也可以在更多場景上體現出更為出色的抓地性能。
除此以外,Pegasus獨有的外底重力引導結構也被更好的優化,除了保留經典的馬蹄狀后跟回環,在外底外側增加了橫向的紋理設計,保證了整個外底更加持續地保持穩定。
總結
過去一年Nike在非傳統跑鞋上用力過猛,LunarEpic Flyknit和Air VaporMax的推出,一度讓我覺得Nike在未來會逐漸拋棄那些功勛傳統跑鞋。事實上,結果雖然沒有如此殘酷,但是這些傳統跑鞋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設計進入瓶頸,功能沒有創新,是那些傳統跑鞋最大的要害。
對于Pegasus 34而言,這次最多只能算是一次簡單的常規升級。在破二跑鞋推出之后,設計和材料的下放,能否讓這些傳統跑鞋煥發新生或許才是值得去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