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鞋楦適應度較高
跑鞋第一要看的是鞋楦,人類三大腳型(羅馬腳,埃及腳,希臘腳)在中國跑友中都有存在(畢竟56個民族通婚移居這么多年),這款鞋的鞋楦不是很典型,相對較寬松,偏亞洲腳更多一些(大拇指長的),歐洲腳型(二拇指長的)適應度也不錯,算是一個折中的選擇。鞋面較軟,鞋帶6孔比較密集,可調節性很大,只要仔細調節鞋帶,包裹性非常好。
二,速度型選手(全腳掌,偏前)更匹配
看看鞋底就知道這款鞋比較適合速度快的選手,前腳掌經典顆粒或者高摩擦力橫紋路幾乎是各個廠家速度型跑鞋的標配。云馬的紋路設計,耐磨和抓地力都非常好,標準的為路跑設計,前腳掌鞋底似乎略有加寬,能夠分散沖擊力。中層緩震做的到位,李寧自主研發的李寧云緩沖科技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準。前幾年李寧云馬一代我就穿著跑過好幾場馬拉松,超輕合腳的兵器。云馬二代專門為姿勢跑法進行了優化,更強調落地后的緩沖。
姿勢跑法基本上算是小步高頻的一種,移重心,抬大腿,支撐的過程循環往復。這里說的全腳掌或者前腳掌是相對而言,我試著慢跑后跟落地,滾動方式,后跟的緩沖也非常給力。這里教大家一個測試方法,大步快走是否舒適?走路一定是后跟落地的,期間過渡會有一個"滾動+折彎"的過程,這對中底和大底的硬度,整體度是個非常好的測試,李寧云馬2017版回彈很好,超級跟腳,滾動向前順滑,整個大底處在一個"整體性"很好的狀態。——整體性不好如何理解?你穿一下軍膠鞋就知道了,或者赤足。
場地測試速度,大概4分半的配速,是非常舒適的速度,彎道的時候因為摩擦力大,感覺很”篤定“。
長距離測試,跑了25公里,6分左右的配速,和新出發時候一樣的感覺,可以知道中前腳掌的緩沖做的真是很不錯,可能和加寬分散壓力有關。
抗扭力的能力中等,對于跑得快的人來說,還跑得歪歪扭扭的人也不多,符合人群定位。
整個鞋子很輕,用力跺腳的話,中層緩沖的形變還是比較大的,不是很適合大體重速度慢的跑者。
三,透氣超輕的全馬標配
透氣性非常好,腳的整個前部基本上都是透氣材料,鞋舌結實,綁好鞋帶腳面部位牢靠沒有移動,鞋帶摩擦力也是專業的那種扁帶子。
重量真的很輕,而且重量分配均勻,主觀感受就是,鞋底的密度小但更厚,鞋面密度大一些但是更薄更結實。我跑步多了,覺得鞋子重量的主觀感受是很重要的。記得穿過一雙鞋,重量靠下,雖然整個鞋子分量并不大,但是會感覺腳面上的分量太輕,跑起來往下墜的感覺。還有的鞋子分量在腳面上太多,會給人腳底下緩沖太薄的心理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