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飚的神奇到底是什么?其實就是通過刷油之后,讓海綿又軟又彈,從而產生出極大的穩定性和超出應有水平的彈性,還有特別詭異的弧線。要達到類似41度狂飚刷油的力量,蝴蝶的套膠需要到44度,驕猛的歐米茄7tour大概也是44度左右。而且41度狂飚刷油之后,實際上可能就39度多一點。我們先不談狂飚刷油之后膠面的特殊張力,很明顯的狂飚刷油之后是又軟又彈的。39度多一點的外套海綿,那個單板質量是完全不能和狂飚比的。
所以如何才能限制刷油狂飚呢?就針對海綿是最好的。狂飚現在不能刷有機膠水的,因為voc會超標,瞬間就監測出來了。但是使用膨脹油,你voc就沒法有效監測。禁油這事情,其實外協球員早就在提,而國際乒聯也在加強管控,但苦于沒有可行性的法子,確實難以施行。我倒是有一計,就針對海綿去解決問題。我允許你使用膨脹劑,但是海綿硬度必須高于42度或者說高于44度。我設定一個硬度標準,隨便你狂飚怎么刷油,它都不可能再那么神奇了。
狂飚的神奇就是通過刷油,海綿又軟又彈,外套確實達不到這個效果。外套是內能的,本來就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所以外套刷油就不會太神奇。我估計還是海綿的問題,狂飆是高密海綿,雖然沒內能,但刷油之后是很神奇的。而外套是蛋糕海綿,它刷油基本上沒提升,而且外套主要是澀套,刷油之后甚至還更彈,你更難產生詭異的弧線了。總之,d09c是44度海綿,而41度的特制狂飆刷油之后可能就39度多一點,所以它們的性能差異是很大的。而且09c是微粘的,它的弧線確實不如特制狂飆刷油詭異。
限制海綿的硬度,我覺得是最好操作的法子。膨脹油這個東西,你很難檢測,所以就很難限制了。但只要我把你的海綿硬度限制住,你的不可能再做到又軟又彈,這樣隨便你怎么刷油,最終都不會產生“過于”神奇的效果。而且硬度計本身就不貴,也不復雜,這個檢測難度也很小。你貼底板之前,我檢測一下硬度,然后你直接粘拍,這就完事了,檢測難度不高,檢測流程也簡單。
除了這個法子,別的發力用起來可能就更麻煩。還有一個法子就是“時間限制”,膨脹油你隨便用,但必須一個月之前寄給組委會,如此一來,也是堵死了膨脹油的使用的。但這個法子更麻煩,必須球員提前郵寄球拍,操作性不是太理想。而檢測海綿硬度就更方便了,你參加比賽的時候直接檢測海綿硬度就完事了。
刷油的本質其實就是讓套膠又軟又彈,這個是脫離了“物理規律”的。內能套膠完全做不到又軟又彈,d09c是44度,比t05的36度高得多。所以d09c根本做不到特制狂飆刷油的裹球效果,你不可能讓44度的海綿裹球達到39度海綿的效果。就拿樊振東和馬龍來說,他們的技術能力是差不多的,誰都不比誰技術強多少,但樊振東是反手d09c,馬龍是特制狂飚刷油,最近的一次比拼,樊振東的正反手失誤都比馬龍多得多。其實這里面就有刷油狂飚的特殊效果,太穩,超級穩。總之,你不能說樊振東技術比馬龍差得多,但樊振東的失誤確實比馬龍多得多。刷油狂飆又軟又彈,把軟和彈這種矛盾給“制服”了。樊振東的d09c是44度的海綿,馬龍的特制狂飚標稱是36度的海綿,最終的效果是,樊振東的反手失誤比馬龍多得多,而且馬龍反手的旋轉要詭異得多,而且速度還不慢。你弧線詭異,旋轉又強,海綿軟但是又很彈,穩定性又超級好,你讓樊振東的反手怎么發揮?當然了,馬龍反手也是有進步,確實是厲害,但36度海綿比44度的海綿還猛,這難道完全沒有問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