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正手什么膠皮用的最多,什么膠皮最有影響力?這個答案應該是沒有爭議的,狂飆3系列是國人的正手標配。從最具有性價比的普狂,到橙海綿省狂,到藍海綿省狂,再到橙海綿國狂,到藍海綿國狂,再到明星藍國,再到價格最高的特制藍國。
狂飆刷油之后,中小力量出球其實沒有澀套那么快,但是當打透之后,狂飆3就像是拉滿的硬弓,確實是能迸發出非常高的能量,狂飆3這個特性確實很適合中國式打法。如果說歐式兩面弧圈是喜歡對拉,喜歡擺開正式大路球上面一較高下。日本現在的快攻氛圍很濃厚,張本智和的中近臺兩面快速進攻和變線,伊藤生膠的快速彈擊。那么中國式打法其實是講究小球控制和正手爆沖的結合,最有代表性的應該就是馬龍和許昕,兩人的正手攻擊力都是數一數二。
狂飆3是很適合中國式打法的,但刷油的狂三并不等同于刷有機膠水的狂三,有機膠水刷透的狂三應該是很裹球的,但刷油達不到這種效果。另外,市場版刷油的狂三與特制刷油的狂三又是不同的,特制狂飆3裹球也是極好的,應該類似刷膠的效果,也類似蛋糕內能海綿的效果。所以,總有人說vis配狂飆3脫板太快,吃不住球,這事情怪底板么?vis正手搞個內能蛋糕,輕松都能持球,拉下旋簡直是手拿把攥;或者vis正手配個特制狂飆3也是極為裹球的。問題的關鍵在哪里,不是vis不持球,是市場版狂飆刷油裹球而已。當然了,這個事情咱們改變不了。要么你正手用蛋糕內能海綿,要么你用特制狂飆3,明星藍國刷油,分分鐘裹球的很,vis正手也能如此舒服。
那么言歸正傳,配狂飆3不好打的底板就是不好的底板么?當然不是,你正手可以打蛋糕海綿,也可以打特制狂三,真的不用死腦筋的。比如阿波羅尼亞zlc,波爾alc,張本智和alc,超級張繼科,超級林昀儒等等,這些貌似配狂飆3不是很好打的,其實配雙面澀套都好打得很,要速度有速度,要旋轉有旋轉,要力量力量也是比較足。
配狂飆3不好打的底板,配雙面澀套未必就不好打,甚至是直接反轉。舉個例子,我看網上說超級林昀儒szlc配狂飆效果一般,甚至比較差。我直接上手就貼雙面澀套,簡直好打的很。尤其反手很牛,小力量就容易吃住球,這給擰拉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然后隨著你發力的提升,超級張林昀儒加速能力非比尋常,毫不夸張的說,超級林昀儒szlc反手能正面剛對手正手。然后這個板子正手無論配T05hard,或者配R53都是威力十足,打透之后中近臺速度很快,退臺拉球也是力量十足,這板子沒有明顯短板,速度和力量都是頂級。不過這板子手感還是偏韌的,畢竟是szlc纖維,打透的難度也不算小。
類似的例子很多的,配狂飆3不好打,然后配雙面澀套好打,這種情況其實并不少。
如果正手習慣打澀套,那就是開啟了一片新天地,更通透的手感,正反手都會變得更通透,不依賴刷油,非常強烈的海綿裹球感,非常好的精準性,打球會更輕松,因為中等發力澀套就能出質量。
正手狂飆3和正手蛋糕海綿,其實算是兩種手感體系了,試過的話,或許有的人正手就會喜歡上蛋糕內能海綿的豐富感受和愉悅體驗。至于狂飆3,普,省,國,明星藍國,特制藍國,從37度到42度我都試過了,我還是覺得蛋糕海綿的體驗更讓人愉悅。不過蘿卜青菜各有所愛,選什么都是自己的自由。只是在選擇之上,正手多體驗一下蛋糕內能海綿才算是真正的選擇,如果一輩子只打正手狂飆3,那么就不算選擇,那只是一種習慣罷了。花兩三周體驗一下正手蛋糕內能海綿,為自己的選擇投資一些時間,其實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