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外地隨便逛了逛,無意間看到了那雙曝光許久的TMAC Millennium,標價1199,同樣是全掌Boost科技,但比哈登3便宜了200塊,而且后掌Boost看起來明顯比哈登3的厚了一圈。鞋面細節設計吧,看著……也還不錯,關鍵是看到了許久沒在專柜出現的TMAC Logo,甚是欣喜。
但是說實在的,除了Logo之外,你看不到其它太多和麥迪相關的設計感了。可能前掌和T-MAC1,T-MAC2很像,但無論是質感,還是視覺效果,講真,作為一個麥蜜,真的沒有所謂的購買欲望。而且據說這雙鞋原計劃在2019年才正式發售,結果現在提前上架,沒任何鋪墊式的宣傳,也看不到任何和這雙鞋相關的廣告內容,本可以回憶殺一波,讓我們這些看姚麥比賽過來的小老弟們抒發一下情懷,結果呢?不出意外,這雙鞋后期同樣會出現5折甚至更低的折扣,畢竟阿迪嘛,你懂的。
還有一個細節:如果大家有經常去逛商場的話,你會發現,運動用品基本都在比較高的樓層,到個5樓6樓,你才能和耐克阿迪Say Hello。而珠寶首飾,以及化妝品這些產品,往往開在1樓這樣的位置,這是比較常規的商業樓層布局方案。
但如果是等級比較高的店鋪,那一家耐克店,可能會開個兩三樓,甚至更高,阿迪及其它品牌同理。如果朋友們不太了解商業樓層布局的話,這樣和大家說吧:一般高等級的店鋪,都會把相對好賣,比較受關注的產品,放置在最高樓層進行售賣,這樣的話,消費者都必須經過一樓二樓等樓層,間接給一些當季的次要產品創造一定的曝光率。如果好賣的產品都放置在一樓,那二樓三樓豈不都無人問津了,是吧。
從樓層分級中,耐克認為它們關注度最高的產品,是籃球系列。Nike Basketball和Jordan一般都會安置在耐克的最高樓層。一樓基本都是女士鞋服,休閑系列則在樓層中間的位置。反觀阿迪,不僅僅是武漢,包括,北京,廈門等城市,如果是分樓層級別的阿迪大店,那籃球系列和跑步系列,往往會在1樓,然后中間樓層是女裝,最高樓層才是三葉草系列。
那么其實也不難看出一個事實:耐克可能比阿迪更注重于籃球市場,而阿迪,可能重心更多的在于休閑系列產品的宣發。看看現在國內三葉草系列的陣容吧:胺基拉杯比,楊冪,鹿晗,范冰冰不過現在冰冰涼所以好像沒有她了OK不重要,王嘉爾,還有大多數人的球鞋女神Ho。單就針對國內市場來看,阿迪不可謂沒有花費大價錢和精力去打造它們的三葉草帝國,而且在國內,粉絲經濟又是一條相對容易掙錢的道路,其實這樣做,是吧,也不能說阿迪這樣做不對。不過花費太多財力去迎合那些娛樂圈的粉絲,而在運動產品方面的宣發上沒有做到自己應該做出的誠意和成效,說實話,我覺得阿迪,有些失去了它成立品牌的初衷,Forever Sport,這是阿迪曾用過的廣告語,不是Forever Fashion,也不是Forever Yeezy。即使是三葉草,它的產品同樣傳承的是運動系列的血液。
希望阿迪后期能在運動產品類目中做出更好的宣傳效果。今年的阿迪與其說是讓人看不懂,不如直白點說,就是混亂:大規模地發放Yeezy,以及產品宣傳方面的掉價表現,讓大眾給阿迪系列標上了一個“倒閉”的稱號。低價出售的好處在于,你能讓更多人有機會嘗試到自己的商品,但劣勢在于,大眾會認為,你這個品牌出的產品,就值這么點錢了。做好旗艦款,再去帶動中端款的銷量,可能,會是一個更合適的做法。如果哈登3能擁有和韋德之道7一樣的關注度和初期評價,那今年的大勢可能就不一樣了。
怎么做到和韋德之道7擁有相當的關注度和評價呢?擁有別致且特色的外觀設計,科技噱頭的宣傳,以及做工,用料方面的講究,能達成這幾項后,哎,那這雙鞋就很有可能對得起一個旗艦的名號了。
還是那個黑點:哈登3,沒有達到這樣的一個旗艦高度。這不,比你便宜200塊的麥迪新鞋,Boost比你厚,鞋面設計比你更多元,細節刻畫也要比你優秀,是吧?如果一個品牌的旗艦都無法和自家產品拉開差距,那你還能指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