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介紹過注模球拍系列,也就是Dunlop曾經(jīng)最負盛名的IMF系列。但是,隨著麥肯羅1992年結束第一次職業(yè)生涯以及格拉芙在1993年被迫轉投Wilson,
Dunlop停止了他們超過一個時代的傳奇——Dunlop Max 200G系列以及其他IMF系列。
與80年代早期一樣,19世紀90年代早期也是一個亟待創(chuàng)新的時代,如果你仍然記得,Wilson當時正陸續(xù)推出一系列95拍面的經(jīng)典球拍來迎合和探索市場,而Head則全線更新了他們的Prestige系列。相比之下,Dunlop的作為則不免令人失望。
此時的Dunlop仍沉浸于他們的曾經(jīng)的輝煌和IMF傳奇之中不能自拔,就在1992年將Max 200G這個起步很早,卻最晚結束的IMF停產(chǎn)之后,大概從1994年開始,Dunlop開始了他們“臺灣制造”的網(wǎng)球拍產(chǎn)品線,而Dunlop McEnroe Limited就是這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款。
如果僅乍眼一看,很可能會讓你產(chǎn)生這也是一款IMF的錯覺,而事實則并非如此。首先,所有的Dunlop IMF都是英國原產(chǎn)工藝,而Dunlop Max Limited則產(chǎn)于臺灣;其次,IMF的特征之一就是僅在拍喉上方以及幾個關鍵位置裝有獨立護線管,而Dunlop McEnroe Limited則擁有一套完整的護線管,即便如此,其酷似Max 200G的涂裝設計和色彩搭配仍然會讓我們不時的想起早期的Dunlop Max 200G。除此之外,Dunlop McEnroe Limited還同時采用了Dunlop另一個經(jīng)典——Dunlop Maxpower系列的拍形設計并印有麥肯羅親筆簽名。
所有這些事實似乎都表明,Dunlop在試圖延續(xù)他們的傳統(tǒng)元素而非續(xù)寫新篇。作為傳統(tǒng)注模球拍愛好者,對我而言,Dunlop所做的這一切其實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是我更加理解的是不進則退的道理。
如果撇開時代背景不談,單從球拍本身角度考慮,Dunlop McEnroe Limited確實是一款非常不錯的球拍,這款球拍具有與IMF類似的傳統(tǒng)手感,340g的空拍重量加上84的小拍面設計,使其與Max 400i相似,至少在當時,有著很廣泛的適用范圍。再綜合考慮其本身對于麥肯羅職業(yè)生涯的敬意,無論是從使用角度還是紀念意義方面而言,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但是如果從其產(chǎn)生的背景與對于Dunlop的推動作用方面而言,似乎更像是Dunlop在銷售自己的懷舊情結,而其唯一的意義可能就是用事實給今天的我們以這樣一個啟示: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