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de系列在Saucony的跑鞋矩陣中,定位于次頂級緩震跑鞋。
Ride系列的跑鞋技術沒有旗艦慢跑鞋那么尖端,緩震材料的堆砌也相對更少,但相比旗艦鞋款一般有更輕的重量,更好的速度感和與旗艦慢跑比肩的耐久度。它的各項屬性相對比較均衡,是有極大受眾范圍的慢
跑鞋。
而升級到第十代的Ride跑鞋,相比于上一代又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鞋面
第一眼看到Ride 10的鞋面設計,總有種看到ASICS Kayano系列的感覺。
Ride 9上密度極大的鞋面在Ride 10上被工程網眼面料取代,并且大大增加了鞋面網眼的透氣網孔。這種柔軟且透氣的外層網布被Saucony旗下經典的Flex Film支撐材料覆蓋,可以輕松的解決鞋面的支撐問題。
Ride 10仍然沒有加入Saucony的ISO FIT鞋面技術,這也是Ride系列與ISO系列的差異化的表現之一。不過Flex Film鞋面技術在中足的包裹表現并不弱,類皮革的支撐材料完整地包裹著中足,在鞋帶的作用下可以最大程度的穩定雙腳。
不僅如此,Ride 10在后跟位置特別加強了穩定設計,除了內層的硬質支撐之外,外層的鞋面采用了編織技術,以增強整個鞋跟的穩定性。
中底
Ride 10的中底設計放棄了之前的EVA中底設計,以及Ride 9上有過一次嘗試的SRC Landing Zone后跟緩沖墊,而是采用了全掌PWRFoam中底材料。PWRFoam由注塑技術成型,要比之前的EVA中底更彈,不過要比Everun的E-TPU要弱一些。
除了這塊PWRFoam中底材料,Ride 10在中底層之上同樣加入了由Everun材料制成的Everun Topsole緩沖鞋墊。這種設計已經在Saucony多數跑鞋上得以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輔助增加中底的緩沖和回彈性能。
另外,Ride 10在前掌增加了Vertical Flex Groove設計,由此增加前腳掌過渡的彎曲性和靈活性。Ride 10的中底升級之后給雙腳的體驗帶來了較為顯著的變化,盡管腳感偏硬,但中底的彎折性和回彈反饋有了明顯的增加。
相比于上一代,Ride 10在Runner’s World的跑鞋實驗室測試中,能量反饋率的得分超過了93%評測過的跑鞋,而Ride 9的這一數據是51%。所以Ride 10的中底還是具備很強的可期待性。
大底
Ride 10的大底設計較之前變化較小,在摩擦的高發區域Saucony為其使用了XT-900耐磨碳素橡膠,以增加大底的壽命。另外在前掌區域,Ride 10則是采用了IBR+發泡橡膠,除了具備耐磨性能之外,還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緩沖腳感。
大底上最為重要的設計是Tri-Flex,這種位于前掌的彎曲結構設計,可能最大可能的增加跑鞋的靈活性,適應性以及耐用性。
總結
Ride 10可以算是Triumph ISO的輕量減配版,沒有后跟Everun材料,沒有ISOFIT鞋面系統,但是繼承了Saucony旗下的Everun Topsole,工程網布鞋面以及Tri-Flex外底設計這些優點。這使得Ride 10具備了成為次頂級緩震跑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