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力8888AX一拿到手,我就感覺它相當的輕,難以想象這是一支3U的拍子,倒跟我平時喜歡的4U拍差不多的輕巧手感。實際測試揮重只有84也印證了我的感覺沒有錯。在流行低拍重高揮重的現在,低揮重高拍重的拍子著實少見了。魏楠作為一名單打進攻型選手,代言使用的拍子揮重卻偏低,有點讓我出乎意料。在我看來,波力這支“斬鬼刀”,或許在雙打才能發揮出“快刀斬百鬼”的效果,用在單打上,還略欠些火候。
自然,順著我的第一感覺,8888AX被我帶到了雙打賽場上。果不其然,比起之前一直使用的波力黑大師,在雙打場上8888AX讓人用得更加得心應手。首先,即使搭配了高磅硬線,它的擊球也絲毫不震手,再加上恰到好處的平衡感以及中管快速的回彈性能,讓它的上手門檻變得很低。幾乎不需要花多少時間就能立即適應它,也不用費心去尋找甜區——8888AX的甜區位置跟大多數76孔球拍一樣,且大而均勻。
84的揮重讓8888AX相當靈活,揮舞它并不難。擊球感不硬,有一些包裹感,屬于持球控制類型。毫無疑問,這種設計最適合就是雙打的平抽快檔環節——既能發揮8888AX中管優秀的彈性,又能讓它的靈動派上用場。因此8888AX在雙打中前場的爭搶中表現亮眼,進可搶攻,退可控網。雖然比起80孔剛硬的拍面,76孔線床在網前小球上就更依賴個人的球感和手感了。
8888AX的中管硬度確實不高,就算中管彈性很好,這也讓它失去了黑大師那種硬朗的擊球感——換一代之的是柔和的,更易控制的擊球感,選擇哪種,就看個人喜好了。不過這種軟彈的設計,讓它在防守中有了更好的表現。尤其是被動回球,猛地一抽,鞭擊感隨之而來,回球質量意外地會得到提高。
有得也必有失,軟擊球感的代價或許就是兇猛的重殺。不知道是因為揮重低還是別的原因,在主動的殺球進攻上,8888AX倒很少出現鞭擊感。柔和的擊球感削弱了用力扣殺擊球時的力反饋,有時候會讓人感到手感模糊。沒有硬朗的擊球感,也就很難展現硬朗的進攻了——旁人或許看不出差別,因為8888AX殺出的球速并不慢,聲音也相當響亮,但自己確確實實感覺不到自己剛才的殺球是硬實兇狠的。這對殺球或許沒有影響,但會切實地影響自己的士氣。
中管過軟,就算其彈性很好,在重殺這類揮拍軌跡長且用力的擊球上,它的形變就相當大,這讓它在這類擊球時控制落點顯得不那么精準。有時候甚至在中前半場抓到對手失誤半場球,發力進攻下壓,落點控制都只是差強人意。幸好8888AX的拍框是相當硬朗的,雖然沒能帶來硬朗擊球感,不過至少挽回了一些精準度——在拉吊甚至劈吊劈殺上它的落點控制都毫無問題。
一如既往,重殺沒有氣勢,那么8888AX在連貫性就會扳回一城。多拍連續進攻結合點殺和上網搶攻,或許才是8888AX最適合的進攻套路。堅信自己殺球能力,從不關心殺球手感的球友當然也可以把重殺作為主要進攻手段,只是對于我這類比較依賴手感回饋的人來說有點困難。
8888AX也非常適合拉吊。它的靈活和持球控制性在拉吊中頗具優勢,吊球用起來非常舒服,控制容易,無需太多時間適應改變。拉球也相當輕松,對肌肉負擔小,這點在多拍中就顯得很重要了。或許這也是它在單打中更好發揮性能的套路吧。
總結
波力烏缺8888AX的外觀有點讓我又愛又恨。愛的是它那鬼魅一般的紫色暗紋,細看十分迷人,為了展現出來,在拍攝上都花了不少功夫——在暗室里用長曝光配合手電筒一點一點地在紋路上來回掃動,反復嘗試才呈現出那隱藏的紫紋,而不至于被表漆反光掩蓋;恨的是它那缺乏設計感的圖案和字體,讓它令人感覺不像高端拍。
而它的性能也讓我又愛又恨。它的揮重在雙打拍中恰到好處,3U的體重絲毫不影響它的揮速,中前場爭搶兇狠,拍框又是動人又硬彈的高模量76孔圓框,穩定且迅捷;但它的中管偏偏又是如此的軟,雖然這讓它上手難度幾乎為零,手感非常舒服,但我恰好不是軟桿愛好者,配上一支稍微堅硬一些的中管,讓它有更加硬朗的擊球感,才更對我的胃口——畢竟我的殺球并不精通,很依賴自己的手感和擊球感,8888AX偏軟的擊球感,讓重殺失去了那一瞬硬而剛的感覺。不過除去重殺,它在其他球路上表現都相當不俗,拉吊和防守上尤其出色,在對的人手中,它肯定是趁手而鋒利的“斬鬼快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