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球
新隼的中管加硬后彈性有了比較強的提升,相較于初代隼“用多少力就走多遠”的手感而言,后場發力更為容易,中管回彈發力短促,擊球感硬而脆,蓄力時間雖然較為短促但蓄力感明顯,相較于初代隼來講,上手難度降低了許多,對主動發力的能力水平要求降低了不少,后場拉到底線相對較為容易。但是由于球拍相對平衡點較高,實際4U規格的平衡點能在303mm左右,所以在長時間的后場相持下對使用者的體力和爆發力有一定的要求。
同時較為明顯的是手柄部分帶來更為柔和的擊球瞬間的手感提升,應該是得益于FREE CORE懸浮核心科技手柄的加入,新隼相較于使用傳統木質手柄的球拍,在大力擊球瞬間明顯震動感更少,手感更舒適一些。
殺吊球
球拍整體屬于頭重型的球拍,從平衡點來看空拍309mm/實戰303mm,平衡點偏高,并且拍頭菱形拍框部分也做了加厚處理,同樣對提升揮重有一定幫助,我近幾年一直習慣使用4U的球拍,所以對整體重量較為習慣,在這個前提下,新隼的殺球屬于注重殺球重量和線路落點型,無論是殺球還是吊球線路和落點都比較容易操控,出球速度均勻不會有明顯的掉速感,發力充分的情況下能明顯感受到中管回彈鞭摔的感覺。
平抽擋
令我比較驚訝的是新隼在平抽擋上的表現,同樣為TK系列的球拍,之前使用TK龍牙時雖然在下壓能力上比較占優,但正反手的拍面切換以及在網前的快速抓點的能力還是略微欠缺。
但是新隼得易于中平頭小拍框與破風型拍框的設計,中前半場并不吃虧,正反手切換非常舒適,并且憑借著回彈清脆的偏硬中管和更高的甜區位置,中前半場快速平抽對攻過程中下壓優勢明顯,速度能力不落下風。雖然整體拍框小,但是甜區更為細長,整體容錯率并沒有感覺到有所下降。作為一只主打進攻和控制的球拍,實屬難得。
網前球
作為一只強化了三通處的控制型球拍,新隼在網前小球這種力量小,球拍型變小的擊球環節,優勢更為明顯,搓勾方環節通過清脆不粘連,快速回彈出球的手感,減少了由于冗余動作而帶來的失誤可能性。
總結
TK F隼作為近幾年大浪淘沙沉淀下來的一支受到球友和市場認可的球拍,本身是有不錯的球拍認知和群眾基礎的,這次出的黑金版對手柄做了新技術的調整,對中管做了參數和設計上的優化,羽毛球拍的設計制作是一個系統化的調教過程,微小的參數和技術的調整背后是全面的手感調教,相信做這些調整也是源于廣泛的用戶反饋和數據積累下的產品迭代優化,不斷迭代優化也能夠幫助TK F隼更好的適應技術的發展和球友的需求。
新的TK F隼在保證了初代隼在進攻上和控制上的原有優勢的基礎上,提升了中管的回彈能力以及整體手感,降低了球拍上手難度,更廣泛的兼容不同水平的球友,讓這只出擊的鷹隼如鳳凰版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