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裝方面
K600很明顯參考了當前網紅拍風洞7000i的涂裝,拍頭頂部的那一抹青色最為明顯,拍框下半部大膽的使用了些許紅配綠的西瓜配色,由于使用面積小,加之消光處理,整體看來比較協調。K600的配色充滿了活力,與凱勝以往沉穩樸質的配色風格對比鮮明。
物性方面
除卻72g的超輕重量和超高的平衡點,K600搭載了一根硬度適中的中管,不過由于拍框硬度較高,K600的實際打感偏硬,擊球感非常清脆,與WS72有些類似。拍框采用了窄而寬的盒式框型,來增加擊球穩定性。高強度碳纖維的使用,更是讓這款超輕拍可以承受30磅的拉力。體重雖然不大,但卻皮糙肉厚,不怕肉搏。
其他方面
除這些基本物性外,K600有一項不易被普通消費者察覺,卻對球拍打感和整體強度有很大影響的技術—新72孔布局。將傳統72孔頂部兩側最后的雙線孔與臨近單線孔交換了位置,雖然兩側第二根豎線與臨近球線還是不夠平行,但比起傳統72孔球拍來卻美觀了好多,同時需要提醒穿線師注意走線方式,不要生搬硬套鬧了笑話。
K600搭配了清脆的李寧一號線,豎線26磅,橫線28磅,SZ穿線法。
K600打感清脆,整體輕而拍頭重,比較適合喜歡點殺的球友,重炮型球友還是選擇整體重量更高的型號為妙,超輕的整體重量在重殺時還是會缺乏慣性,缺乏厚重感。此外K600采用了一體化錐蓋和碳纖維手柄,因而拍柄重量很輕,力量反饋也比較直接,大力擊球時會有些許輕微的震手感,建議搭配較軟的手膠或搭配緩沖膜。如果握力較好,也可以直接忽視,畢竟中管硬度不高,這種震動感并不強烈。
控制方面
K600力量反饋清晰,打感清脆偏硬,指向性良好,不過甜區缺乏高端拍的那種回彈感,在搓球放網時會顯得線床略微發硬,缺乏包裹感,如果自身搓球放網能力本來就差,或許會增加一些失誤,不過網前處理與個人用拍習慣有很大關系,有些人喜歡清脆的,有些人喜歡柔和的,K600是清脆的類型,那么你的用拍習慣又是怎樣的呢?
K600的空拍重量只有72g,盡管平衡點到了325mm,但揮重值并不會很高,實際使用起來揮拍的靈活性與4U的速度拍相似。因而在速度方面,K600還是有很大優勢,當然比起風暴500這種主打輕快的輕拍比起來,K600是要遜色一些,前場舉拍封網或許不如風暴500,但要說中場對抽,抓半場機會球,K600就強勢得多了。
K600的參數非常適合腳步移動較慢,偏愛點殺的球友。擁有超輕的重量的K600,即便是發力倉促也能很快的驅動并響應,加之重量集中在拍頭,因而在點殺時可以較好的借助拍頭慣性將球擊出,同時這樣的參數在處理頭頂被動球時也比較有優勢,通過手腕的短促發力可以較輕松的將頭頂被動球頂出去,快速擺脫被動。不過由于整體過輕,在重殺時缺乏厚重感,殺球時的穩定性也遠不如3U/W3的球拍。
在后場拉吊中,使用K600需要更多的發力。輕拍往往更適合發力短促,發力依賴手腕爆發力的球友,常用3U均衡拍的我在剛接觸K600時適應了蠻久,剛開始對拉后場要廢很大勁,但當適應之后,通過手腕的短促發力,K600對拉后場輕松了許多,只是在我看來,這種短促發力的習慣不利于規范擊球動作,過分依賴手腕帶來的必然是移動的笨重和動作的變形。
最后想提的是:K600只是一款680rmb的球拍。
相信對于手持多款定價1000+rmb球拍的球友來說,看到這么低的定價,基本不會再去考慮。680rmb的定價在如今的器材領域,頂多就是比入門款的球拍高那么一丟丟,甚至連中端拍都算不上。中端拍里的經典型號也多定價800rmb以上。在我看來,這款K600的整體素質基本與比它貴150rmb的WS72持平,WS72本就是一款性價比超高的球拍,而K600勢必要比它擁有更高的性價比,加之大眾化的超輕參數,很適合入門球友或者追求性價比的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