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包覆支撐
確保尺寸挑對加上鞋領鎖定的問題有解決的話,個人認為Cosmic Unity在包覆支撐上能繳出不錯的表現(xiàn),特別是有點厚度且材質(zhì)帶有彈性的鞋舌深得我心,令腳背有股安心的包覆保護,盡管把鞋帶收緊到合適的程度不會有勒束感。
網(wǎng)面表層布滿一條條橫縱交織的粗線形成網(wǎng),還有塑料材質(zhì)的Nike Swoosh作為檔片幫忙穩(wěn)固,鞋身面料強韌不易變形加上底盤寬,讓Cosmic Unity鞋身承受橫向力量時能被控制于一定的范圍里,橫移或快速追防都讓人不需分神,往往我在折返變向時對鞋身支撐會特別敏感,Cosmic Unity這部分我覺得可以。不過另一方面來說,層層堆疊起的面料犧牲了透氣度,盡管鞋舌有穿孔要幫忙散去內(nèi)部水氣仍然略顯悶熱,每回單次總計約90分鐘打下來襪子都有被汗水浸濕。
抓地力
回想這陣子穿下來,Cosmic Unity令我最費心的部分就是抓地力了。尤其新鞋初落地有嚇到,因為根本在場上溜冰,猜想是外底新材質(zhì)的表面第一層較光滑,再來也因為我當天所用的室內(nèi)球場地板清潔狀況不是非常優(yōu),導致幾乎失去止滑效果,大多時間都在用滑代跑的狀態(tài)下度過,所幸后續(xù)幾次帶到戶外場地測試就能盡情施展沒問題了,傳統(tǒng)人字紋完全得以展現(xiàn)其性能,想停的瞬間都能牢牢抓著地面。而且隨著跑動的劇烈程度提升,加壓在中底的力量也更帶動Air Zoom Strobel的表現(xiàn),清晰又即時的彈性頗帶勁,急停靜止后再重新啟動的一瞬間總有充沛的爽快回饋。
外底表層磨掉后再穿回室內(nèi)煞不住腳的狀況有改善許多,但若積塵到一定程度依然會明顯感覺抓地力下滑,后來打室內(nèi)的話我就會帶著小毛巾擦拭或多拿一雙鞋備著,之后有打算干脆固定用于室外場。
中底腳感與靈活度
全腳掌范圍的Air Zoom Strobel氣墊踩在腳下效果極佳,氣墊單元潰縮,回彈的作用相當清晰好掌握,會讓我聯(lián)想起松阪肉Q中帶脆的嚼勁(笑),每一步施力下踩都有彈性在回應而不過于沉陷,起身投籃、腳掌落地后啟動皆流暢無礙,穿著Cosmic Unity會很享受攻防之間快來快的高速節(jié)奏。
靈活度方面,低筒鞋束縛本來就相對小給予了更多施展空間,這里我就底盤感受來分享,外底是呈現(xiàn)近乎整塊平面的設計,不若有些鞋款采取分割式結構甚至曲面造型那么刁鉆有個性,Cosmic Unity較中規(guī)中矩。
總結
Nike Cosmic Unity讓我想起最近又重新拿出來穿的Air Jordan XXXII Low,它就好比飛人32代的輕裝版一般,中底清晰腳感,鞋面材質(zhì)支撐強度,抓地力都有些相似,連透氣表現(xiàn)也不約而同還能更好,Cosmic Unity給我感覺是配重更勻稱然后場地感更清晰,正巧修正了對我個人而言每次換上Air Jordan XXXII Low需要花時間適應的部分:重量較集中于底盤,氣墊十分澎湃穿久了肌力會開始跟不上,而Cosmic Unity幾個較明顯的問題都有找到解決辦法與之共處,綜合來說是一雙能夠迎合業(yè)余球友的實戰(zhàn)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