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性能
李寧cj1采用與馭帥13相同的或者說類似的鞋面編制工藝,跟cj1自己的支線Sliencer鞋面工藝幾乎一樣。整雙鞋的穿著上對于瘦腳,標準腳初上腳的包裹很好,拉緊鞋帶后瘦腳可以有更好的包裹壓迫感。寬腳需要磨合一陣才能適應。
而對于重度扁平足初期中底衰減之前會有頂足弓的感覺,足弓支撐的部分對于瘦腳很好,標準腳也很貼合,寬腳會有明顯的卡和緊的感覺。高腳背沒法穿,建議這類朋友等大貨以后去試穿一下。另外球鞋因為鞋面較低的原因,厚實腳背的朋友和小拇指比較長或者粗的朋友也建議試穿在做決定。
球鞋整個鞋面的感覺初上腳是前掌壓迫感比較強,后跟和中段包裹恰到好處。穿著幾場球以后整雙鞋前掌壓迫感會減弱屬于包裹非常好的感覺。有馭帥13,14的朋友可以等價代換一下鞋面前掌的包裹感。這樣的后跟沒有不跟腳的感覺,因為后跟上方這一圈的填充做的非常厚實且可以通過鞋帶加強腳踝包裹,收緊后跟內靴。值得一提的是后跟下方港寶的一圈會有點空。
球鞋的鞋面支撐水平非常高,這個編制鞋面的性能真的非常不錯,內靴的填充也非常飽滿,側向急停或者蹬地的時候鞋面幾乎沒有形變。而且這個又厚又硬(硬度約為66)的外底上翻也提供更極限的側向支撐。不過透氣水平真的挺一般的,前掌和后跟區(qū)域在鞋里面的潮濕感非常明顯,如果是大汗腳估計能倒出水了。鞋舌處的透氣做的還算不錯能保證打球以后腳背的干爽。不過這里提醒一下鞋帶的使用不要過于用力,這種鞋帶扣是存在斷裂風險的。
中底性能
全掌Lightfoam加前掌填腹式輕彈科技以及官宣說的全掌碳板。首先碳板不能說是真的完全的全掌碳板,用馭帥14的碳板來看會更加直觀一些。
那么我來說下整個中底的體驗,首先是前掌部分,初上腳整個前掌是很板的感覺,腳感體驗甚至可以用磚來形容。在突破或者起跳的時候能感覺到一些生硬的回彈感,基本上體驗到的反饋應該是來自碳板的回彈,但也不是非常明顯的那種。經過幾場球以后前掌的硬板體驗會稍微變好一些,但是依舊會有硬彈的感覺。
說簡單點就是前掌整體還是硬,與我過去穿著科技和134的體驗完全不一樣。如果再來個形象點的描述,那就是類似于硬質粗彈簧減震或者回彈的感覺。就是前掌給你的感覺是板腳,硬,但是在你運動的時候起跳上是來自一點回彈的感覺,突破的時候在前掌通過上翹的鞋頭以及碳板給你一個響應非常快速的回彈。
如果你們還不能明白這一塊的體驗,那我換一個其他領域的描述,城市SUV和硬派SUV的汽車減震系統(tǒng),城市SUV轉向時候的側傾會很嚴重,這是因為整個底盤懸架緩震調校的比較軟的原因,為的是更多的舒適性,駕駛起來路感會差一些,駕駛時候轉向也會習慣性的有一些減速。而硬派SUV在轉向時候的側傾會小很多,整個底盤的懸架緩震調校的比較硬,為的是更加穩(wěn)定,并且提供非常明顯的駕駛路感,駕駛起來也敢不減速直接硬轉。
而cj1的前掌腳感就是硬派SUV的感覺,緩震極限很高,一般大眾用力踩踩到不了底,掌心區(qū)域能感覺到一絲的回彈腳感,掌心的兩側能感受到碳板的硬以及瞬間快速的回彈。但是場地感不算特別明顯。而前掌腳趾上翹區(qū)域的場地感非常好,且感受不到帶來的回彈,能有碳板帶來的回彈和快速響應,啟動非常快,絲毫不拖沓。
簡而言之前掌需要一定的體重、腳踝力量、腿部力量和足夠的爆發(fā)力才能體驗的更好的回彈反饋。就目前的體驗單純不全面的說80KG起步的體重才會有一定的前掌腳感體驗。其他穿著的朋友更多能體驗到的就是非常快速的啟動感和不震腿的一個高緩震極限,90KG的芃芃前掌落地不覺得震腿。因為整個前掌真的不軟,甚至于穿了好幾場球以后去用力對折,彎折點都是靠近足弓這個區(qū)域而并非前掌,整個前掌都呈現(xiàn)出一個弧形類似弓箭的形狀,在運動中給予一個純硬彈的推進反饋力。
后掌的Lightfoam厚度很厚且外硬度約為37,內部加上中底布的硬度約為46,螺母鞋墊的硬度約為18。最終呈現(xiàn)的后跟腳感在初上腳的時候不同常規(guī)的Lightfoam軟綿綿的腳感而是帶有一點韌性,在幾場球以后整個后掌的腳感偏向于純軟,緩震極限對于82KG的我來說目前感覺夠用。但是后期整個Lightfoam的感覺是軟大于彈,潰縮的行程衰減也會伴隨材料衰減變得越來越長且緩震極限越來越低。
當然作為一雙cj本人的簽名鞋,這樣的中底簡直就是量身定制給cj穿的,持球三威脅,假動作投籃,墜步前掌腳趾點地,墜步突破。如果你打法跟cj一樣那這個中底確實沒有太大毛病,如果不是,我建議你大貨試穿以后再做決定吧,因為它前掌是真的很硬。
外底性能
說到外底,首先明確一下這雙鞋肯定一定是能打內場的,而且同樣場地的情況下抓地是要比14水晶底要好的,打了好幾天球之后并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打滑現(xiàn)象,而且鞋子的外底也不算很吸灰。
但是潮濕的地板或者說鞋底如果粘過汗以后就會有輕微的打滑現(xiàn)象,雖然地板有汗本身就很容易滑倒。但還是要說一下,這雙鞋在遇到有汗或者場地灰塵比較多的時候的打滑感覺不一樣。它給你的那種打滑感覺是鞋底能停住,但是穿著的人會有一種抓地不牢靠的感覺。
個人感覺一是因為弧形的外底在側向接觸地面或者運動的時候本身接觸面積少了些,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整個前掌重心其實屬于還比較高的狀態(tài),有汗或者有灰的情況下不能保證每一步都完全踩實中底的時候,腳下就會有打漂的感覺。而且相對前掌這個紋路,后掌的抓地屬性要好的多的多。還有一個個人猜測的原因,這個硬度約為65的外底材質有點硬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一個抓地體驗。
所以這雙鞋其實更適合選擇外場使用,65的硬度屬于比較耐磨的狀態(tài),這樣比較粗且深的紋路也比較適合外場。
外底的防側翻做的延伸,并且又粗又硬,但是因為弧形外底的原因,可以很輕松打開一個角度,然后再限制住你的外翻,同時高幫的腳踝鎖定以及內收的港寶也能在這個角度內給到一個支撐拉回的力量,可以說是給了一定的靈活度以后加了一個限制區(qū)域。
但因為沒有做的特別大且沒有額外的外底紋路延伸,所以當超過極限角度的時候就不能去規(guī)避崴腳風險了。除此之外后跟并沒有前掌寬,且是弧形的外底加上雖然調校比較硬的Lightfoam,但是在衰減以后的一些極端的側向的后跟落地時,還是會存在一些小的崴腳風險。
請注意以上兩個細節(jié)都是極端情況,我并沒有說這是一雙崴腳神器,恰恰相反的是這雙鞋比絕大多數(shù)鞋要穩(wěn)的多的多。
整體性能
整雙鞋的球鞋剛性屬實有點夸張。左右?guī)缀跖げ粍樱愎幍膹澱垡驗榍蛐麄€的設計也會靠后,但是這塊異型的碳纖維阻斷的過渡的一個拉伸。
通過對cj1一個較長穿著之后的長測我一致認為這是一雙完全圍繞cj打法的球鞋,對于身體素質,腿部力量和爆發(fā)力有一定的要求,而且這是一雙能提升一定突破感和提升投籃速率的鞋。雖然眾所周知鞋是不可能提升彈跳和啟動的,但是可以讓你無限接近你自身能力的上限,這雙cj1在突破感和起跳速率上帶來的體驗就是能讓你更接近自己的極限。前提是你真的能駕馭的了這塊全掌碳板和無易彎折鞋底開槽設計的鞋。
cj1從球星簽名鞋的角度來說是一雙完全符合cj本人打法的球鞋,確實可以看出來李寧對于這款鞋的多種用心,無論是整個鞋的做工還是給到的用料以及設計理念都非常圍繞cj本人。
而對于大眾來說,這雙鞋真的還是屬于比較挑人的一雙鞋了。沒有一定的身體素質這雙鞋駕馭或者說能壓榨出來的性能真不高。目前聽到的相關消息說這雙cj1未來上市以后是大貨的狀態(tài),所以真的喜歡cj的朋友或者說想嘗試的朋友不妨等待大貨上市試穿之后在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