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性能
整雙球鞋的靜態包裹表現很好,特別是在前掌區域的包裹,對于瘦腳簡直都是福音了。拉緊最靠前的鞋帶能有一個非常好的包裹體驗,對于標準腳也是可以穿的,但是兩側初上腳會有一點卡,穿開以后問題不大,不會有過多的不適感,相反是非常極致的包裹貼合,有點類似14的包裹體驗,個人覺得還是蠻棒的。
另外對于瘦腳的足弓支撐屬于恰到好處,Porbar Loc可以很好的給與足弓支撐。
而對于標準腳來說可以通過拉緊足弓的導管提供一個足弓支撐。扁平足穿則會卡足弓。這里注意一個點,這個導管一定要仔細調整,否則動態運動的時候側面是會卡腳的,而且卡的生疼,同時運動過程中這個導管穿過足弓的Porbar Loc也會導致足底被勒的比較酸疼,所以一定一定好好調整一個自己運動狀態下最舒服的程度,不要以靜態穿著為準。
寬腳在前掌兩側防側翻延伸的位置會有卡腳的體驗。所以扁平足、寬腳一定還是試穿吧,另外高腳背的朋友要么試穿要么Pass。
后跟的鎖定也不錯,拉緊鞋帶后不會有不跟腳的現象,這一點對于低幫球鞋的表現是值得夸獎的。不過對于一些跟腱比較長或者后跟跟腱比較粗的朋友,會有卡跟腱的現象發生,所以建議有條件還是試穿一下。畢竟這個鞋是大貨也不用太著急,等等黨終會勝利。
鞋面的支撐表現很好,側向蹬地和急停的時候都沒有過度的形變。對于體重85kg以下的朋友鞋面支撐都是夠用的。
中底性能
全掌的Lightfoam+后跟填腹式的輕彈科技。前掌初上腳軟彈明顯,后跟也是。6場3小時左右的球局以后,前掌回彈感下降,并且場地感變得更明顯。依舊是存在明顯衰減的問題。另外前掌的緩震極限對于85kg是完全不夠用的狀態。啟動沒有拖沓,還是比較靈敏的,但是多次起跳和連續的跑動會有一絲延遲的感覺,舉個例子假設純硬底的突破神奇庫里7的延遲是10m/s,這雙鞋的延遲30m/s。屬于有延遲但是不影響你去完成游戲里的一些極限操作。
后掌的Lightfoam+初上腳的情況下是85kg緩震勉強夠用的狀態,幾場球以后是完全不夠用的,也就是75kg以下的比較夠用,原因是作為后衛鞋低重心的需求和緩震不作為第一要素的原因給的輕彈材料不夠厚導致的。大家都知道需要足夠厚度才有好的回彈和緩震性能,所以這樣的設計操作是理解的但是真的75kg以上注重緩震的朋友慎重再慎重。
值得一提的點是這雙鞋的后跟包邊Lightfoam太軟了,伴隨時間場次的推移lightfoma會變得越來越軟,而且落地的時候會感覺得非常明顯的落地不穩定,比閃現3的后跟不穩定的多。好在Porbar Loc直接承托了后跟能提供一定的腳部穩定,但是鞋的中底真的太太太軟了,腳踝力量不太好的朋友一定慎重。
另外因為整個中底都是Lightfoam的原因,在衰減以后打球的體驗中我已經可以明顯感覺到中間鏤空鏈接處對于足底的一個頂腳心的體驗,在一下大力的突破邁步或者搶籃板全力落地的瞬間,足心會有明顯的異物感。
外底性能
整體的抓地力在內場還算不錯,也不太吸灰。不過在內場保養不太好的情況下偶爾還是會發生輕微打滑現象,而且多發生在側向移動的時候。我們討論的結果認為是這雙鞋紋路在設計時針對側向區域的一些紋路處理問題沒有做的非常好。因為整雙鞋的紋路屬于比較粗且深的類型,更適合外場。所以還是建議打外場的朋友選擇這雙球鞋。
另外注意一下這雙鞋后跟外側的紋路,這一小塊區域是幾乎接近純光滑的狀態。所以外側的抓地力不太好是難免的事情。
另外因為這雙鞋我們穿的還比較久,至今壓了2周馬路+7場3小時左右的內場球局,紋路表層出現了一些不太明顯的磨損。考慮到紋路比較深的情況,外場這雙鞋的耐磨屬性不能算非常好,但也還能算不錯的一個水平。
整體性能
首先這雙鞋的整體剛性真的不能算好,左右扭起來的時候是這樣的,有點扭麻花的那個味,當然這是我們穿了7場以后有衰減的情況下的抗扭表現。其次這雙鞋在對折的時候有個略微尷尬的地方,彎折點會有靠近Porbar Loc的位置,但是內側的Porba Loc是有被彎折的現象,另外足弓處的鏤空也是被擠壓消失的狀態。所以這雙鞋的抗扭表現和球鞋剛性真的不能算特別好。
另外球鞋的防側翻屬于衰減前幾乎翻不動,衰減之后隨意打開的情況,球鞋后跟更是如此。不過好在外底的延伸上來的這個硬質防側翻角比較堅硬不會出現防側翻角被吃掉的現象,不過靜態防側翻表現依舊不算優秀。而有趣的地方在于這雙鞋在動態運動過程中的前掌防側翻其實比較穩定,原因其實是因為這雙鞋的力線是向內扣的,通過調整整個鞋向內的一個力線來提供防側翻的矯正,不讓你的腳出現向外翻的現象。
閃擊第8代對比前作閃擊7在提升了腳感和降低了重量之后,整雙鞋的穩定性保護性剛性以及抗扭都有了下降。顏值上仁者見仁了就。個人認為單看實戰性能其實是不如閃擊7的。這雙閃擊第8代是一雙完全針對小快靈的后衛設計的,所以大體重的追求緩震的朋友以及大體重的朋友就別做太多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