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
首先來說一下這雙鞋的包裹體驗,也就是鞋面的包裹性以及貼合性。因為非常窄的鞋楦和非常低的楦頭高度,會讓很多人穿上以后覺得它的包裹體驗非常好。包裹感甚至是夾腳,擠腳的境界。但是鞋面包裹不是純窄純夾腳就是好包裹,還得看貼合,空襲9鞋面最大的問題就是貼合一點都不好,因為鞋面很薄很硬且內里沒有填充,所以穿上以后除了夾腳的情況之外,另一種情況就是鞋面在運動中出現的各種不貼合的情況,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這個時間會是非常痛苦的腳被折磨的時間。如果你能接受那么OK你可以選。
另外這雙鞋的腳踝兩側很薄,并不能提供腳踝處有效的支撐性,同時還存在明顯的磨腳踝體驗。哪怕是瘦腳的我腳踝處都是很磨的狀態。其次整雙鞋的鞋面呈現內扣非常明顯,對于瘦腳的我來說在前掌內側的包裹也不夠貼合,會有余量。內側腳背也會有余量。對于標準腳的我來說就一句話:整個前掌夾到充血,磨到破皮。
相對的因為鞋面延展性差且鞋楦極窄,所以這雙鞋的鞋面強度非常高,側向支撐性能也相當強,側向急停是不會有任何形變和支撐不足的情況,只會存在說側墻TPU卡腳的不適體驗。足弓支撐屬于有但是不強,動態跑動中會有很明顯的足弓下限感,建議更換一個足弓支撐的鞋墊。
中底
這雙空襲9的中底體驗應該是歷代空襲系列中配置最高的了,在中底的腳感體驗上也要比以前的空襲系列來的更好一點。但是因為整雙鞋用了很多的TPU以及硬橡膠外底的上翻和Lightfoam Plus疊加中底,所以中底?的腳感并不會有此前別的搭載?輕彈的球鞋中底要軟彈舒服。前掌更多的偏向于韌性帶點彈性,比閃擊9的前掌明顯的多,后跟的軟度不明顯,整體腳感甚至還會有些硬。
前掌的啟動還是很干脆的,雖然重心比一般的后衛鞋要高一點,但是前掌并不拖沓,同時滾動感非常好,而且在前掌落地的時候也能給到一個不錯的緩震效果,對于大體重也是夠用的。
后掌的重心會明顯感覺比前掌要高很多,雖然后掌的腳感非常硬,但是在純后掌落地的極限情況下,緩震表現依舊很好,不會出現震膝蓋的現象,對于80KG是完全夠用的。
同時整個中底的力傳導也非常不錯,可以很好的進行發力,中底的表現上與前幾代毫無靈活性的空襲系列要好很多,有不錯的靈活性。
外底
Tuff RB的外底材料肯定就是專門為了外場使用的,有非常不錯的耐磨屬性,同時整個外底也是非常的硬和厚。這就會讓這雙空襲9在內場很容易吸灰然后出現打滑的現象,如果是粗糙的水泥地外場這些問題就會大幅減少了。所以打內場的朋友不是很建議你選擇。
整雙鞋的外底結構還是非常靈動的,有后衛鞋的一些元素在前掌和后掌,能讓整雙鞋有更大的觸地面積,很適合跑動節奏好的大體重鋒線去做腳步上的變化。唯一不太令人滿意的就是穩定性偏差,偏高偏窄且偏硬的弧度后跟在吸灰之后會增加運動時候的一些安全隱患。
整個外底硬度約為74C,配合這樣肉眼可見的超厚外底以及整體一個非常粗的外底紋路,如果你是一個瘦腳低腳背打外場居多的大體重鋒線或者內線,這雙鞋肯定是目前這個預算里最有性價比的鞋款了。
安全性
首先這雙鞋的抗扭可以說是一個教科書級別的產物了,甚至是用到TPU的這雙鞋在抗扭的表現上有點過剩了。左右幾乎扭不動的狀態,同時前后彎折也是偏向折不動,而且彎折點是非常合理的。
雖然大底有點前后分離的狀態,有些類似威少的感覺,但是彎折點依舊控制的非常合理。
防側翻表現上前掌是可以完全放心的,設計很合理,給的料也很到位,而且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鞋面內扣和側墻不強。
主要是后跟收的比較窄且整個后跟弧度的同時還偏硬,如果你腳踝力量不夠好,或者說身體比較疲憊,在出現一些對抗或者過于極限的步態運動時,整個鞋的后跟會增大崴腳側翻的風險,這一點大家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一體性
事實上穿著體驗上這雙鞋的一體性并不好,因為整雙鞋內里的填充實在太少了,帶來的球鞋包裹缺乏了太多的貼合感,同時舒適的也很多。一雙一體性好的鞋最起碼應該是每個部分都讓你穿起來非常舒服,比如說馭帥15low或者利刃3這種團隊鞋款就做的非常好。貼合舒適的同時還能有效的鎖死你的腳面。同時不改變你正常的步態情況下給你提供有效的足弓支撐。這雙空襲9的鞋面內扣以及不太夠的足弓支撐和材料缺乏填充帶來的穿著不適感實在很難讓我吹它穿著時候的一體性。
不過從球鞋本身的設計結構上來說,這雙鞋的一體性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各個部位的拼接組合設計的都非常合理。是否能完全感受到這雙鞋出色的一體性就只有看腳型是否完全匹配了,實話說這雙空襲9跟閃擊9的穿著非常像,就是材料完全限制死了鞋楦,只要腳型不匹配穿著體驗就非常差,匹配就可以無腦沖的那類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