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千元次頂級的VG-11,在鞋楦的標識上U楦2.5,3E。但由于其鞋頭處熱熔TPU材質,導致鞋頭處鞋倉空間回收,較往常勝利的U楦球鞋會更為緊湊,類似于V楦球鞋的包裹感也讓其更加踏實,還是比較適合作為羅馬腳型的我來穿著的。
VG-11上腳的第一瞬間還是非常緊湊的,可能是由于熱熔TPU補強的緣故,VG-11在球鞋的彎折上不如傳統三明治網布的來的順暢,稍顯硬朗,好在并不影響實際的啟動。
主打輕量化透氣的外觀在上腳第一感覺除了舒適之外自然就是涼爽了。
除了包裹緊實透氣之外還有一個非常直觀且在其他球鞋上完全不同的全新體驗便是:VG-11的橫弓支撐還是依舊的到位,對于足弓較低或者是扁平足弓的球友來說就真的比較友好了。
如果你覺得內置的中底打滑不夠貼合腳掌,這次勝利更是貼心的附贈了一雙eva材質輕薄鞋墊。可以先取出鞋墊和中底進行貼合,在放置于球鞋中,貼合可謂完美,防滑性能也瞬間提升了不少,說實在的其實不用這個鞋墊防滑性能也是夠用的。
性能反饋
勝利VG-11內置中底的足弓部分分布著5排共計13個鏤空菱形以增加其矩陣抗扭水準。而且VG-11抗扭的可靠性在實戰過程中,正常彎折和側向支撐上都發揮出了較高的水準,當然要是能加一塊碳板說不定是錦上添花呢。
觸地反饋直接
抽出的中底看似很厚,但是經過實際測量其最厚處(后跟外4cm)內2cm,而前掌的外緣為:3.5cm,實際前掌厚度卻僅僅為3.5-2=1.5cm,所以VG-11在前掌的觸底反饋相當直接,場地感極強,啟動迅捷有力。NEO DUPLEX結構框架讓VG-11的減震上限值更高,不至于在受到較大沖擊時給腳趾帶去過多震動。
后跟回彈
原來的雙密度中底技術,即便是抽出來了,也成了勝利必然保留的傳統搭配,沒有肯定是不行的。
內置中底后跟外緣最高位:5cm,實際后跟厚度:5-2.5=2.5cm,比起前掌的1.5cm足足高出了1cm。
有輕彈羽化的EVA作為結構支撐,后跟的ENERGY MAX V減震搭配,形成雙密度減震架構。
在下落緩沖的過程中VG-11其實是表現出了Victor P系列球鞋的減震水準,后跟緩沖感偏向于柔和,落地后形變保持了較高的穩態收束,保證的下落后重心的穩固,不至于過軟而形成姿態偏移。可以說是絲毫不遜色與P9500了。只是我也在大膽的猜想,既然是模塊化設計,那以后的超臨界氮氣填充,E-TPU發泡填充是不是也都能夠適用于VG-11呢?
比較遺憾的一點便是本次的VG-11在防側翻傾覆上做的功夫還是不夠多,不論是傳統"側爪"還是LSS的側向穩定支撐系統要是加入其中一個,在側面的橫向移動中VG-11的防側翻一定會更加出色。
關于挑選
本次的VG-11已經是我體驗過的搭載內置中底球鞋的第三雙了,不單單是整體重量,做工細節亦或者是外觀,都可以感受到VG系列的明顯進步,而VG-11的外觀決定了他的青睞人群,會更加適合喜歡清新簡約時尚向的球友進行選擇,足弓的橫向支撐是這雙球鞋的設計亮點,好玩的內核又讓VG-11變得不那么普通。在性能上完全夠打且新穎清新的特性下,VG-11的模塊化設計完全不需要懼怕中底材質的衰變周期問題,中底作為零部件進行更換起來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