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觀感受
彈擊時,感覺彈性明顯,速度上快過T05,T80和T64。如何解釋在官方提供的數據中,T80和T64的速度值高于T19呢?嚴謹地說,蝴蝶公司在測試T05,T80和T64的數值時,是在賽璐璐時期。現在的塑料球時代,對套膠的支撐力和摩擦力提出了新的訴求。原來覺得T64比T80快,現在卻覺得T64太軟了,支撐力不如T80,反而速度上弱于T80了。因此,速度表現上,因為套膠的支撐力不同,得出的結論可能也不同。
小力量下,T19吃球比較淺,膠面有些脆感,所以說有些Dignics膠面的味道。可能是因為顆粒的密集分布。感覺不是原來Tenergy那種比較深的裹球感。中等力量以上,卻感覺膠面更咬球了,拉球更有數了。旋轉上,不一定高于T05。至少,我感覺不出來,應該伯仲之間。
拉沖時,T05有更深的蓄力然后放大噴出去的感受。T19也很接近,但壓迫感弱了T05一丟丟,不過比T80強。如果是擊打的動作,會感覺三者之間,T19可能是最兇的。
手感與弧線
整張實測重量69.3g,橫板貼上去約47g,跟現在的T05和T80差不多。是一個正反皆宜的重量。
擊球手感
本身這個36度的Tenergy海綿,還是那么好打透,反手也沒有問題。對比T05和T80那種溫潤高彈的裹球感,T19的膠面有了些脆實的味道。不過這種差別很細微,如果盲打,你告訴我這是一片T05,我也許就信了。
擊球弧線
實際觀感是,拉球時,弧線高于T05,但可能不會比T05更長。擊打時(包括彈擊和攻球)才會感覺弧線比T05長。
實戰檢驗
在試打評測的過程中,除了練球,亦通過與專業隊選手的實戰來檢驗。同時參考了1600分和2000分水平球友的親測感受。因為我之間是反手T80正手T05的配置,所以更多地將T19跟這兩片膠皮做出對比。
臺內控制
不容易冒高,弧線相對低平。這個細顆粒的膠面在擺短和劈長方面很聽話。小力量下,吃球不是T80和T05那么深,但膠面本身還是咬球的。
發接發
第一個晚上,練發球時,可能是顆粒排列比較密集。發純下旋時,沒有T05和T80那么轉。適應了之后,感覺就差不多了。發奔球,速度上在三者中是最快的。
接發球時,T05和T80表現了海綿的柔和溫潤,好裹住球。你明顯感覺到自己在制造旋轉。T19是先膠面咬住球了,海綿裹球感還是Tenergy的味道,但沒有T05那么濃烈,吃球的過程比T05和T80短,但擰或掛起來的旋轉,對手反映跟T05差不多。
拉沖
正手位如果在T05,T80和T19選一個拉沖力量最大的,仍然是T05。T05>T19>T80。但你會感覺T19膠面咬球感應該是最清晰的,心里有數,拉得最穩。明顯覺得旋轉上高于T80。
防御
純粹防守和借力中的彈擊,T19的指向性都比T05和T80更好。脆,更干脆利落。彈擊時,比T05和T80彈性更明顯,速度上更犀利,對方更猝不及防。
哪些人更需要T19
對于正手追求最強殺板,力量要最高值的,T05 Hard和T05還是稍微優于T19。對于要正手位更咬球,更穩,連續性更好的,可以選擇T19。
反手位,原來主打T64的,可以將T19視為完全升級版。更咬球的同時,有更強的海綿支撐以及更快的出球速度。對比T80的話,只是吃球感有點不同,但彈擊也更犀利了。原來在反手位享受T05裹球感的,可能仍然會擁抱T05。但T19也能很容易上手過來,而且近臺相持更直接有效。這只是一個風格上 的略微調整和取舍。
有著更高的速度值,同時保持原來Tenergy海綿的溫潤與裹球,Tenergy 19可能不是Tenergy 05的全面超越。但在塑料球時代,在更多高速攻防的背景下,Tenergy 19是更簡捷犀利的,更符合時代訴求。同時,比起Dignics系列來說,它對腰馬合一的基本功要求沒那么高。仍然像以往Tenergy那樣親民,技術門檻低。
我想,從這個層面上來看,追根溯源是有意義的。并且事實證明,這個探索是成功的。而Tenergy 19也將代替Tenergy 80,成為我接下來的反手主打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