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戰戟5000同樣使用了6.8mm中桿,同時由于使用了橫截面積較小的流體拍框,實際頭重感并不強,所以在揮動的時候比較靈活的。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以后,不知道為什么我就想起了圣杯,可能是由于它負擔不大,靈活均衡,有善于控制的原因吧。
中桿硬度適合中,整體打感上相對3u戰戟8000的打感要硬一些,中桿形變要小,回彈速度也就是彈性對比戰戟8000要弱,沒有戰戟8000那么甜,頭重感跟感覺比戰戟8000要小,控制精準度略差于戰戟8000。
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雖然彈性沒有8000好,但是回球也是比較輕松的,很容易就可以把球就到位,反手后場也是如此。拿上這把球拍以后我更多的想法就是打控制。因為相對8000 3u而言他的殺球弱了些,感覺除了重量以外,材料對比8000弱了一些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戰戟5000整體的彈性也是非常不錯的,球拍的整體素質已經不弱于上個周期的一些大廠高端拍,整個打起來控球是非常舒服的。
由于選擇4u的規格,即使我上了30磅,整體負擔也不大。高遠球非常的輕松,吊球借助在n65的加持下可以輕松的打出很貼網的輕吊。
由于是4u的球拍,流體拍框,網前也是比較穩的,不會出現亂彈的情況,可以說靈活而又游刃有余。抓推封網也非常的不錯。
殺球的感覺就比較一般,夠用,主抓連貫,殺掉結合,不會有丁地板一拍殺死的的效果。這一點上和戰戟8000 3u不一樣,3u戰戟8000雖然進攻不如能量75,但依舊有一定一板子丁死的能力。
在防守的時候,由于4u的重量,頭重感又不是很強,所以回球還是比較輕松的,能比較輕松的把球打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不過戰戟5000打出來的球的球速感覺相對要比戰戟8000慢,雖然都可以打到位,但感覺不容易打出比較快的球速,雖然他的回彈絕對已經超越一些老一輩的高端拍,但無論是平高球還是殺球球速都不是很快,沒有那種很爆炸的擊球感。
在使用這個球拍的時候,整個控制的欲望遠遠大于了進攻,生生的讓我一個不進攻不舒服的人主動玩起了控制。球拍的靈活以及較小的上手難度可能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