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李寧韋德之道305的鞋面由真皮打造,鞋面各個部分使用雙道車線,甚至三道車線進行縫合,保證鞋面牢固性。三明治網布,泡棉,以及其他織物制成的鞋舌和內靴,保證了透氣感和舒適性,并大幅提升包裹性。TPU亮面鞋眼片凸顯質感,雙色W型條紋鞋帶在鞋頭形成巨大W型設計,代表了韋德的英文名首字母,不僅是韋德首款李寧簽名鞋的重要設計元素,更是為前足部位提供保護性的綁帶系統。
李寧韋德之道305的做工的確很不錯,但是我倒不會說完爆耐克十條街什么的,起碼今年我買的幾雙耐克做工也都很不錯,再說耐克阿迪和李寧三家都是使用代工廠制鞋的公司,和匹克安踏之流不同,即使是做工有出入也是代工廠的問題,在這個上面硬要一較高下反而容易招黑,我只能說韋德之道的做工達到了球鞋可以有的最上乘質量,這就足夠了。
中底灰色橡膠潑墨的那一塊和鞋頭的白色漆皮,是比較容易起皺的,我第一次穿著的時候走了幾步就有輕微的折痕,所以也比較理解之前專賣店店員很小心翼翼的傳言,但是到現在為止穿了兩個禮拜,折痕倒是沒有增加太多,耐穿性能其實比我想象中的要來得好。
整個鞋子的外觀很簡潔干練,沒有多余的線條(和eric miller之前的風格很不一樣),是我喜歡的類型,如果把wow比作一輛車的話,我會想到GTR,盡管歷史沒有美國德國的廠商來的久遠,盡管有人說憑什么亞洲貨能賣那么貴(其實相比也不貴),但是開過(穿過)的人知道,它就是牛x,就是值這個價。不過它也和GTR一樣有個缺點:底盤過低,韋德之道的碳纖維板幾乎和大底在一個平面,要是在粗糙的道路上走,很容易刮花(我似乎發現了一個給韋德之道賣碳板貼膜的商機),更不要說打水泥外場了。
說實話,和這些鞋子比,我依然覺得韋德之道305是最好看的,我本身就比較偏愛白球鞋,而對換了鞋帶的305更是毫無抵抗,我倒是不明白為什么305是現在貨最多,相對最便宜的一款,其他的顏色我也會收齊再做研究。舒適度來說,韋德之道很適合我這種足弓并不高,腳寬度適中的人,我耐克的球鞋都是穿43的(其實應該穿42.5,但是塑料你懂的),韋德之道也是43,并沒有發現什么偏碼的情況,不過我覺得每雙鞋子都是因人而異,最好還是去專賣試穿感受一下,另外真皮的鞋子也應該買的合腳一點,應為皮時間長了會根據腳型稍微做出變化調整,而塑料,你買雙頂腳的zk7試試就知道了。
內場實戰
恕我無能,不能像其他的大神一樣,穿著鞋打場比賽就精密的給出分數,我只能用簡單的言語表達一下我的感受。抓地力很足,在內場經常發出尖銳的橡膠摩擦聲,很適合我的打法。
緩震方面,沒有LBJ X的那種云霧感,但是很瓷實,而且更貼合地面,我個人覺得和HD 2012不分上下,畢竟天下的材料緩震都差不了多遠,但要是和AJ14這樣的變態神器(我至今任認為是最好的實戰鞋,沒有之一)比,還是差了一點點。
包裹性能上我覺得不必多說,真皮永遠在塑料之上,鞋帶孔的灰色TPU其實起到很好固定鞋面的作用,腳踝部分的填充材料也剛剛好用。至于被人詬病的碳板,我覺得這個size夠用了,我穿過各種大碳板的籃球鞋,噴,AJ11,12,zoom rookie,AJ23,但是我覺得碳板太大反而落地跑步都很變扭,反倒是2k4,5那樣適中的碳板更為靈活。整體來說這雙鞋子絕對適合實戰,并且很出色,畢竟NBA打球方式最變態之一的WADE也穿著它征戰,對付我們這種業余球員,足夠了。
要說缺點的話,也不是沒有,首先,鞋帶的材質讓我很摸不著頭腦,太硬太圓,很難綁好,要打兩個結感覺又不夠長,打一個結又一定散,然后透氣性比較差一些,如果把兩側三角的透氣孔改成AJ4,5一樣的網格也許能改善這一情況,但是也一樣會被噴成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