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耐克KD6,采用一體化無縫HYPERFUSE結構,動態飛線(DYNAMIC FLYWIRE)技術與超薄雙層鞋面及全新鞋舌結構的組合,為雙腳提供絕佳的包裹性和合腳感,更將腳部在鞋內的不必要滑動減至最低,令你如光速般在球場上移動轉向。橡膠外底刻有經數據分析設計的六邊形抓地紋路,可為比賽提供抓地力。
外觀設計:8分
KD VI的外觀設計可以說是特點鮮明,簡單的線條,清爽的配色,在炎炎夏日賺來不少眼球。而剛才前面也提到,正是因為大膽的設計,也讓許多人無法接受KD VI的外觀。對于這個問題只能各說各話,我本人一開始對于KD VI的外觀并不感冒,可穿的時間長了,慢慢覺得挺順眼的,所以給個8分。
舒適度:6分
這里大家不要吃驚這個低分。首先要肯定KD VI的中底,前ZOOM+后MAX的配置久經考驗,而且這雙鞋的前掌ZOOM腳感甚佳。大家會問了,為什么這么柔軟的腳感怎么還這么低分呢?因為如果不考慮中底的話我會給4分的。
KD VI由于設計導致的包裹感很成問題,腳掌左右兩側基本無鞋面的貼合,很空洞。在夏天運動中我們很關心的透氣性,由于全部的塑料鞋面而感到十分悶熱,每到局間休息都要脫鞋透氣,鞋舌上雖然使用了fuse鞋面技術,可杯水車薪,基本沒作用。 除了上述這些硬傷之外,還有一點需要大家注意。
在一次外場對抗比較激烈的比賽之后,我的左腳小指被磨破。之前一直感覺前腳掌有些緊并沒在意,這次由于是比賽,經歷過于集中,回到家才發現。在這之后的一次實戰中,由于只是半場對抗,并沒有出現磨破的現象。
總結起來,應該是個人腳型原因和偶然因素的結果,不過如果哪位朋友前腳掌較寬的話,也需要慎重選擇這款鞋。
緩震表現:9分
KD系列一直被鞋迷奉為實戰佳品,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出色的中底搭配。全部的PHYLON中底包裹上ZOOM和MAX氣墊,這樣的搭配在保證前掌迅速反饋的同時,也可以令每一次落地踏踏實實。
保護性:6分
KD VI的低幫設計,實在讓人不敢在保護性上給高分。雖然鞋面融入了Flywire技術,但對雙腳包裹的缺失可不是靠飛線能挽回的,好在鞋帶系統足夠穩固。
這里要多說一句鞋帶系統,雖然所謂鞋帶孔看似羸弱,串一次鞋帶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可是鞋帶本身足夠穩固,我在實戰中和日常竟沒有一次松脫。KD VI的中底穩定性也表現不錯,當然以本人的體重也不太容易讓鞋底扭轉。
鞋底:8分
KD VI的外底紋路全新設計,抓地力出色,在折返跑訓練中急停時很可靠。外底材料是軟質的橡膠,耐磨程度一般,如圖。如果長期外場的話,再考慮到后掌開窗的MAX氣墊,實戰的壽命堪憂。
重量:9分
由于中底的配置,KD VI在重量上勢必達不到KB8的級別,但是簡潔的設計,再加上大面積的一層塑料鞋面,較之前一代,在重量方面還是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本人并不對這種進步持樂觀態度,畢竟這種重量的降低是犧牲了包裹性得來的。
性價比:8分
KD系列一直以親民的價格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雖然現在節節高升的售價慢慢遠離了Durant最初的愿望,但相比各種讓我們不能直視的定價,KD VI的1099多少不是那么夸張。況且各種商家的折扣緊跟上市的腳步,讓喜歡KD VI的鞋迷并沒有等太長時間,700左右的價格相信還有下探的空間。
總結:耐克KD6,作為
nike三大巨星新款球鞋的第一彈,就這樣呈現在我們面前了,它顛覆性的設計讓我們津津樂道,無論是戲謔還是期待。但我認為這種顛覆有些過頭了,一直很受歡迎的這個系列,希望不要因為這種顛覆而淪為實戰中的雞肋。而廣大的鞋迷,也希望不要因為過多的非議而左右了自己的選擇。鞋,還是穿在腳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