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桿—球拍的靈魂:DUAi官方給的參數是硬度適中,購買前曾擔心中桿會太軟,或者有木,肉感,曾經打過號稱AK47的納米7和凱勝100ti結果不喜歡。DUAi的實際使用感受是,出球干脆,彈性較好,有偏“硬彈”的感覺,后場上手球可以感到中桿的彈性形變,只要爆發力足,后場高遠球和殺球一點都不虛,不會有飄的感覺,對中桿的整體感受十分滿意。
另外,中桿粗細官方給的是不含漆6.8mm,但實物含漆水的看起來更像和7mm中桿的規格,和納米7,弓箭10的粗細差不多。
老菜鳥想提醒的是,DUAi中桿的“硬彈”感和YY的Ti10,ARC8DX,VTZF2還是有區別的,這4個拍子的中桿彈性都很好,不過手感這個東西用語言很難精確形容。如果一定要說第三局的DUAi和YY的中桿打起來有嘛差別的話,老菜鳥覺得,畢竟ti10和A8dx是特硬桿,所以打起來DUAi的中桿要比A8dx要軟那么一丟丟。
另外一個十分細微的區別是,得益于YY的中桿回彈性方面做得特別出色,打高遠球或者殺球的時候,如果細細感受,yy的球拍在球剛剛脫離拍面的時候,可以感到有一個很明顯的“加速”感,也是球友們常說的“鞭打”感,這點在3u版本的紫鈦ti10上,體現的尤為明顯,2U版本的紫鈦需要有足夠的集中爆發力也可以體會到這樣的感覺。而第三局的DUAi,在“加速度”感的清晰度方面,有些許的差別。
順便提一下,DUAi和臺灣版肯尼士787 2u的差別。由于肯尼士787是純碳素纖維壓制而成的,而且是標長圓頭拍,走的是復古手感的路線,因此打起來手感的差異還是很大的。787中桿粗,厚,球拍重,手感也相對“木”一些,中桿彈性上787不如DUAi,但由于是2U,所以從“穩定性”和“扎實感,厚重感”上來說,787強于DUAi。
總體來說,787(2u):作為圓頭拍可能更難上手,彈性差一點,接殺球防守和封網平抽不占優勢,但網前搓球穩定和中后場殺球更穩定;DUAi(5u):更容易上手,防守好且省力,彈性好一些,網前挑后場球和攔網輕松,但由于球拍輕了網前搓球,雙打推腰和后場殺球需要更關注于手指和手腕的力度和拍面方向,對動作的精細度要求更高,如果控制不好容易搓高,推球不到位或者殺球下網。
個人感受
(1)中桿硬度:2U Ti10 ≈ 2U 加硬版787>3U ARC8DX>3u Ti10>第三局DUAi>舊版納米7>凱勝100TI。
(2)中桿性能和高遠球:各有千秋,不分絕對勝負。
(3)重殺穩定性:2U787 ≈ 2U Ti10 ≈ 3U ARC8dx > 3U Ti10 > DUAi > 凱勝100Ti。
(4)點殺突擊性和尖銳程度:3u ARC8dx ≈ DUAi ≈ 3U Ti10> 2U 787 > 2U Ti10。
(5)雙打封網和平抽:DUAi ≈ 3u ARC8dx > 3U Ti10 > 2U 787 > 2U Ti10。
(6)網前挑球手腕輕松程度:DUAi > 3u ARC8dx ≈ 3u TI10 > 2u 787 > 2u Ti10。
(7)網前搓球穩定程度:2U 787 > 3u ARC8dx ≈ 2U Ti10 > 3u Ti10 > DUAi。
(8)吊球和劈吊:各有千秋,不分絕對勝負,DUAi的劈吊,只要角度和力道得當也可以干脆利落,但由于是5U,比3u的球拍靈動的同時,要更注重拍面對球托部分切搓的細膩感才能打出更好的弧線,這點和網前搓球類似。
特別說明的是,對于像老菜鳥這樣用慣重拍的球友,由于以前手腕上的用力較大,在使用DUAi的時候,殺球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拍面,否則習慣性壓手腕很容易殺球下網。另外,就是在用DUAi搓球的時候,手指和手腕要放松,如果手腕太僵或者用力不細膩,搓球多半容易偏高。劈吊的手感也比3u的要用力輕盈和放松一些才能更加近網。
綜合來說,DUAi高配版是個性能出色的好拍子,但使用超輕拍,對使用者的細膩程度和耐心也是個考驗,需要去多體會和磨合才能更好的把握這個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