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拍手感
踏上球場,輕握川崎雷霆F8,心中一下子踏實下來,沒錯,就是這個感覺。絕不是頭輕拍,是頭重感明顯的平衡拍,或者相對平衡的頭重拍。
試著無球揮擊幾下,不是“老豆腐”大方頭盒式框的嗡嗡悶響,也不是亮劍11破風框典型的陣陣銳嘯,前者似李元霸的錘,后者若西門吹雪的劍,川崎雷霆F8則像中華冷兵器中的锏,門神秦叔寶手中殺手锏的锏。
簡單進行有球試打,觸球感還算清晰,當然和幾把Y記球拍相比有所不及,畢竟中桿是Y記的強項。這樣的持拍手感,和川崎雷霆F8的參數設定倒是非常吻合。
高遠球
川崎雷霆F8的中桿硬度適中偏硬彈,拍框硬度適中偏軟彈,小方頭盒式框兼顧穩定性和揮速,這樣的設計組合,保障球拍具有足夠的高遠球處理能力。
對于主動高遠,基本能夠做到如臂使指,指哪打哪,落點也很準確;對于被動高遠,剛上手時差強人意,適應之后也還是比較輕松,究其原因,應該是小方頭拍框甜區范圍也略小所致,簡單適應后就能打出很漂亮的球,這一過程和原來適應“大姐夫”,“二姐夫”小拍框的過程相似。
另外,完整發力過程中鞭擊的一瞬間,確實能夠感到有一股額外的力量加注在球頭,這股力量并不大,但羽球也因此能夠飛得更遠一點,這應該是“自適應平衡點”技術的功勞。
平抽擋
川崎雷霆F8的平抽擋算是中規中矩,表現不突出,但也沒拖后腿,總體表現強于“老豆腐”。總的來講,平抽回球力量較沉,輕擋回球能夠借上力,指向性好,干凈利落不粘球;但相持過程中的持續快速發力,對手指手腕還是有一定負擔。
如果和手持NR 900的對手平抽快擋,要想占據先機基本不太可能;反射神經必須緊繃,結合適當預判啟動才有一絲絲機會,這顯然和自身能力密切相關。需要注意的一點,一旦進入平抽擋環節,要有舉拍意識,這樣可以彌補揮重方面的劣勢,同時適當結合主動發力,以力壓速,從而達到壓制對手的戰術意圖。
殺球
同樣得益于“自適應平衡點”技術,川崎雷霆F8的殺球很有特色。
發力充分的重殺,球速快,線路深,隨著觸球最后一瞬對球頭的狠狠一砸,平衡點由后位迅速切換到前位,積蓄的力量開始釋放,“二段式”攻擊展現它的威力,正如龜蛇合體的玄武,龜殼沖撞的同時,潛伏的蛇張開它的獠牙,狠又疾。
與重殺不同,點殺追求的是速度,落點和變化。在多次練習之后,適應了川崎雷霆F8平衡點的流動性,因勢利導,點殺的連貫性和變化性完全不是問題,事實上,帶給對手的往往是不經意間的“小驚喜”。
總的來講,重殺弱于“大姐夫”,和“老豆腐”相當;點殺變化上則好于“老豆腐”和“大姐夫”,很簡單,沒那么沉。
網前小球
網前小球的處理上,川崎雷霆F8中桿表現還是不錯的,與“大姐夫”相當,弱于“老豆腐”。
小方頭的盒式框容錯性不如大方頭,但其中桿適中偏硬,出球指向性很好,簡單適應后就可以打出落點精準的網前球,力量和角度與目標值偏差很小,算得上可圈可點。
劈吊和滑板
在這一項上,川崎雷霆F8表現仍然不錯,其操控性依然與“大姐夫”相當,略弱于“老豆腐”。
“自適應平衡點”技術對劈吊和滑板的影響貌似不大,上手后能夠比較輕松打出弧線漂亮,角度刁鉆的貼網吊球。
接殺和挑后場
川崎雷霆F8這在這一項上的表現,可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和其他參數接近的球拍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更多的主動發力。
接殺和挑后場的過程,對于川崎雷霆F8來說,就是平衡點由高到低的過程,就是揮重由大到小變化的過程。與球頭接觸時球拍的揮重相對較大,如果按照平時參數類似但平衡點固定球拍的習慣手感和發力大小去擊球,帶來的往往是接殺下網和挑后場不到位,雖然就差那么一丟丟,但會影響比賽走向。必須增加主動發力,這一點需要主動適應。這也是“自適應平衡點”技術的一個負面影響。
總結
(1)川崎雷霆F8是川崎為了增加市場競爭力而開發的創新型羽毛球拍,顏值高,整體性能表現良好。
(2)從參數設置和試打主觀印象來講,川崎雷霆F8是偏單打的一款球拍,能力強的球友也可以作為雙打后場的一個選擇。
(3)川崎雷霆F8的“自適應平衡點”技術,在保證防守能力的前提下增強了攻擊力,雖然沒有達到期望的程度;“二段式”進攻機制很有意思,感興趣的球友不妨嘗嘗鮮,畢竟價格感人。也期待川崎能夠針對這一技術進一步開展研發工作,推出更具個性的拍子也許是個不錯的思路。
(4)另一方面,個人認為,創新技術的使用必然帶來新的問題,正如高神的雅文中桿,沒有適應前各種不如意,適應之后各種隨心所欲。川崎雷霆F8的“自適應平衡點”技術也是如此,不適應一段時間無法體會其設計特點,而主動適應后則能夠打出各種漂亮的球路。
川崎雷霆F8,關鍵時刻的會心一擊,不求閃電般的速度,是穿越上古長河的雷霆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