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掌Zoom帶來的澎湃腳感與缺失
我個人認為啊,全掌Zoom的使用,就性能上來說,并不比的間隔式Zoom強。更大的程度還是來源于,全掌Zoom能夠帶來更加給力的足底感受。這一雙復刻的
科比1,沒有搭配全掌Zoom在最近幾年的好伙伴,FlightSpeed,更加直觀的將全掌Zoom的技術特點展現的更加直接。零磨合,不需要傳說中的踩開,上腳就軟彈。也正是如此,科比1有著更加優秀的腳底感受,卻無法規避全掌Zoom的明顯弱點。
其一、啟動卸力
你很輕易的就可以將前掌氣墊踩到低端,即使會給予你前掌的回彈,但是顯然是不足的。啟動不夠直接,而且很明顯的拖沓。
其二、單獨區域的緩震不足
這里的單獨區域的意思在于,如果你在下降的某一瞬間采用的是單純的前掌或者是后掌的落地,一樣會很輕易的踩到氣墊的低端,那么就這么短的彈性形變是無法吸收很大的能量的,當你的腳踩到氣墊的低端的時候,Zoom氣墊給你的帶來的緩震,也就僅此而已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需要一塊FlightSpeed板來解決這個問題。然而,曾經的前后掌間隔氣墊的使用,就不會面臨如此問題。所以,換成全掌Zoom的使用,我個人認為,僅僅只是耐克以科比之口,實現了一個新的概念,或者新的詞匯,那就是Protro。然而,我認為這項技術的使用,在性能上,甚至是有退步的。
極不協調的包裹感受
Kobe1的前掌包裹感受超一流。鞋楦大小非常合理,內部的用料也很足,而且很舒服,尤其是前掌的腳趾處,還和當年保持了一致的加厚海綿,你的腳趾非常愉悅,而這也是作為元年的老客戶,曾經Kobe1給我最強烈的感受。
前掌的皮面也非常的貼合,你不會覺得很緊張,卻把你的雙腳給固定的非常好。但是,后跟區域的包裹就有著明顯的問題了。后跟基本上沒有包裹,你敢信?即使把鞋帶系的特別緊,也無濟于事,后掌的固定非常差勁,我甚至很難找出一款球鞋的后掌有這么空的,你的腳跟甚至可以在后掌隨意的橫移,特別的松動,即使看上去,后掌區域的面料給的很足。這就很尷尬了,前掌很緊致舒服,后掌卻很松動。
同時啊,這雙鞋非常的不跟腳。鞋腳一體的感受很差,很差,所以,單論這雙Kobe1的實戰來說,是不太行的。
前掌比較穩
Kobe1的精髓,我感覺就在前掌了。超一流的包裹感受,以及大范圍的防側翻設計,面積很大的前掌外底,再配上這一層延伸的包裹層,ZK1的前掌真的無敵般的存在。
但是,當曾經的前后掌的間隔Zoom改成全掌Zoom之后,這一項優勢就有所下滑,當前掌很輕易的把氣墊踩下去之后,會帶來一些空間,而這也成為了這一項傳統優勢的痛點。OK,我真的覺得全掌Zoom的“改良”,在實戰表現上顯得很荒謬。
無法忍受的透氣
是的,透氣性極差,極差,我穿一個薄襪子,不打球都覺得特別熱。我本身汗腳,所以,在我的測評視頻里面,很少說到透氣性,或者給透氣性一個評價。但是讓我都感受到了無法忍受這個級別的話,我會提及,那就是Kobe1的。不要指望有一毛錢的透氣性。OK。
總的來說,作為一雙籃球鞋,ZK1 Protro是問題重重的,但是全掌Zoom的單純腳感與它現在的休閑復古款的定位,還是值得肯定的。只不過,我科那句希望性能有所提升,讓我感覺有點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