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帥12毫無疑問是李寧實打實的二當家,這次馭帥12的配置和設計細節,絕對是可以說的上是準頂級,無論是第一次將Drive Foam和云這套已經得到證明了的搭檔運用在馭帥系列身上,還是非常具有特色的飛翼魔術貼,都讓這一次的提升變的與眾不同,我們來看一看,實戰之后,到底怎么樣。
第一、前掌
抱歉,前掌依舊寬如海,甚至有些變本加厲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已經開始在拖李寧籃球鞋性能的后腿了,前掌鞋楦過于寬大,有的鞋子是內空高,有的鞋子是左右寬度大。
馭帥12是前掌不僅左右寬而且內空高,實戰中,你的腳趾會隨意的在鞋內移動,有時頂到鞋面有時頂到鞋側,形象一點的說,就是你在做出動作的時候,前掌部分可能在鞋內輕微的失控,無論是前后急停還是,左右急停,都有著比較明顯的碰撞感。
同時因為飛翼狀的魔術貼系統蓋住了鞋帶系統,特別是前部蓋住的部分,沒有鞋帶,所以前掌就只有飛翼蓋了一層被子,魔術貼貼緊之后也沒有太大的變化,真的可以說是為了設計而設計,我個人認為,舍棄了這么大面積的透氣和可控的單層鞋面包裹,換來一個有點花瓶的設計,我覺得很虧。
但是我們如果把前掌做的窄一點,然而馭帥12又不夠修長,那是不是和整個鞋身設計的又違和了,那估計也會很丑。
相信,前掌寬大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那么遺憾的告訴大家,這一次馭帥12,沒有進展。其實,后掌也比較寬,只不過,是后掌的鞋幫結構很棒,掩蓋了這一個問題,我們后面繼續詳聊。
同時,透氣也就不要指望了。
第二、抓地力
馭帥12的另一大亮點,就是極強的抓地力,我嘗試過在各種材質的球場打球,表現都無可挑剔,極強的水平。
其實,關于這個強大的抓地呢,還會有些副作用,那就是剛剛提到的前掌空如海。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在急停,或者需要抓地的時候,鞋跟地面牢牢的,尼瑪腳在鞋里面,卻有一些空間,你說蛋不蛋疼。
第三、后跟包裹
馭帥12的鞋口和后跟是我最喜歡的設計,在我們穿著實戰的時候,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但這里我們又不得不提到CE2017了,兩雙鞋在這塊區域的設計思路相近,在兩側進行加厚的海綿填充,鞋口用彈性的材料來控制。
當腳穿進去之后,拉扯了彈性的面料,這個時候,彈性的面料會有一個回收的力來讓兩側的海綿填充,將球鞋緊密的與雙腳進行接觸。這一套設計邏輯,我是比較喜歡的。實戰上腳的話,也可以很輕松的感受到腳踝處的柔軟貼合。
但是我認為在這一個地方,相比較于CE2017沒有做好的,那就是,整個外底與后跟的鞋楦過大,CE2017的后跟是一個豎著的垂直的長方形,而馭帥12其實是一個梯形,上方收縮,下方寬大,這樣會降低這一套系統的貼合能力。
這個后跟,我認為來說是一個可以做到更好的優點,畢竟舒適度是擺在那里的。
第四、緩震
無論如何,馭帥12實戰后,會重新讓你理解和定義緩震,真的沒有吹牛逼。Drive Foam+云的搭配,真的很起飛,這樣說吧,以往的中底的主體感受來說,無非就是軟和彈,而Drive Foam+云就是第三種,韌性的韌。
我們先來,就來簡單的看看,這幾種感受的區別。
(1)軟
一雙軟的球鞋,你穿上腳,就算是簡單的走動,你都能直觀的感受到腳底的材料在發生著明顯的塌陷,踩下去之后呢,有一個重點,就是從你的腳底開始發力一直到踩到底,會有一個時間的過程,你能夠感受到,你是慢慢的將它踩到底。這一個過程的存在就是“軟”球鞋的核心體現。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Boost,當我第一次上腳UB的時候,這也是最能代表Boost的一雙鞋,我感覺我的腳的每一個區域全部下陷。
(2)彈
全掌Zoom就是最直接的代表,有的朋友們穿上使用了類似科技的球鞋,比如威少一代,在初期上腳,或者簡單的行徑中,并不能感受到Zoom的威力,甚至有點硬。
但是在打球或者腳部劇烈發力的情況下,你Zoom的型變就立馬展現出來了。氣囊的型變,然后迅速發生爆炸性的反饋,引起局部氣壓的提升,這就是彈。但是,它有一個特點,就是你踩下去之后,很容易踩穿,踩到放置在Zoom下方的中底或者外底的硬質材料。
(3)韌
就是平時的常規穿著中,有輕微的塌陷感,但是感受并不明顯,但是在發力的時候,效果就出來了,中底會發生明確的型變與塌陷,但是不像Zoom會直接觸底,而是你會明顯感覺到是鞋底已經接收到你的需求,化解了地面對你雙腳的震感,同時,你怎么踩都感覺還有極限。
這就是我對韌的感受,以及它給你反饋不會像Zoom一樣爆炸,而是緩慢的反饋,但是并非你感覺不到,而是會很線性的反饋,給人的感覺會舒服。
適合人群
顯然不適合小體重的后衛選手們,鞋身過寬,整體的包裹不夠協調,緩震極限溢出來了。但是,對于那種少部分,要兼備,大體重,腳巨肥,腳巨寬,腳背巨高等多個條件的內線選手們,還是一雙有著驚喜的球鞋。但是DH3又比它更具有性價比。所以比較糾結。
按理說啊,CJ麥克勒姆是一個分位,充其量去頂上小前的位置。它代言的鞋款居然這樣來做,也是讓人弄不太清楚。
關于馭帥12的表現,核心點就是,科技配置接近完美,鞋幫的設計思路也算先進,那么這樣的一雙鞋子,我們為什么都提不起好感呢?甚至讓我們選,我們會選擇前幾天和大家聊到的歐文Flytrap??赡馨。拖耥敿壍纳秸浜N?,實體配置無敵,將它一頓爆炒不一定有你學校側街的番茄炒蛋好吃。做法與調校,可能才是真本事。
總結
我覺得馭帥12是一雙比較尷尬的產品。為什么這樣說呢,相比于馭帥11,在球鞋配置,在球鞋工藝,在球鞋的想法上有著明確的提升,對得起它的提價,沒毛病,是一個說的過去的商品,但是你要說它是一雙很好的籃球鞋,我認為優劣太過于明顯導致不均衡,說優秀,肯定談不上。
還有一個點,就是,貌似馭帥12比11要好買一些,還記得當時馭帥11發售的時候,并不是很好買,配貨并不是很足。而這一次馭帥12的發售之后,價格非常穩定,450塊錢左右,而且配貨充足,直接就5幾折開賣了,比較的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