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
全新Air Zoom Pegasus 33在鞋面設計上并沒有很大的變化,依舊延續了前代產品透氣工程網面加FLYWIRE飛線的基礎構造,但在一些細節上,我們還是不難發現Pegasus 33的一些進步與改變。
透氣工程網面的設計已成為Nike Air Zoom系列跑鞋產品近年來的標準設計,從Pegasus 31~33的鞋面演變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兼顧透氣,舒適同時重量輕便的鞋面材質幾乎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這也證明了這項技術日趨成熟的標志。
側面的FLYWIRE飛線設計是
Pegasus 33改進較多的地方,總所周知在上一代Pegasus 32上Nike第一次把FLYWIRE的設計融于Pegasus上,并收到諸多正面的反饋,但外露的FLYWIRE在清洗和整理跑鞋時往往容易散開,這也成為許多跑者在清理跑鞋時的心結。為此Pegasus 33在FLYWIRE的設計增加了兩個固定點的設計,讓飛線浮現于鞋面的同時更加易于打理,這一細節考慮非常的周到。
此外,同上代一樣Pegasus 33沿用了目前跑鞋設計中主流的一體鞋舌結構,鞋舌的部分與整個跑鞋內襯融為一體,更好地增加跑鞋的整體舒適度和穿著感。 Pegasus 33的鞋舌也被重新設計,外薄內厚的包裹設計令鞋舌更加貼合腳背,配合由鞋領延伸至后跟的整個鞋口包裹,達到一個最佳的穩定效果。
鞋底:
可以說Pegasus 33延續了最近Pegasus系列一代鞋面一代鞋底的進化風格,既然Pegasus 32在鞋面上做了大幅改進,那么輪到Pegasus 33,大動干戈的自然就是鞋底了。
五角形狀的華夫活塞外底設計取代了原來規矩的矩形結構,讓外底更加靈活,同時也可以在更多場景上體現出更為出色的抓地性能。
仔細觀察,我們甚至可以發現這些可愛五角形上紋理,這些細節都將對整個鞋底的反應及性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除此以外,Pegasus獨有的外底重力引導結構也被更好的優化,除了保留經典的馬蹄狀后跟回環,在外底外側增加了橫向的紋理設計,保證了整個外底更加持續地保持穩定。
再次回到中底設計上, Cushion緩震發泡材質依舊是Pegasus 33中底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從Pegasus 31~33中底細節的對比上我們不難發現,Pegasus 33的中底紋理已經明顯區別于之前的兩代產品,原先的橫向紋理如今被分割成了縱向,這是否也意味著中底腳感的改變?這些也許需要我們在未來的實測中來獲得答案。
最后我們不得不說的是Pegasus 33的最大亮點,前后雙Air Zoom的緩震氣墊配置,Nike官方用Zoooom來形容這一創新之舉。
但雖然在前掌植入了Air Zoom,但Pegasus 33的前后鞋底高差卻依舊保持在10mm的距離,這也就意味著Pegasus 33前掌的氣墊在厚度上可能無法到像Air Zoom Elite那樣強勁,而前后掌雙氣墊的奔跑感受也同樣有待于未來的實測來檢驗最終的效果。
總結:
從Pegasus 30的里程碑開始,Pegasus的每一次進化,升級似乎都惹來人們“擠牙膏”的質疑,人們似乎都希望Nike會推出一款完全未見的跑鞋產品才能滿足他們永無止境的好奇。
但事實證明在經典Pegasus上我們很難發現驚喜,經典并非是止步不前,Pegasus 33上我們看到了類似FLYWIRE的改進以及全新的華夫活塞設計,而這些基于經典基礎上的改變才會讓一個經典永遠地留存而非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