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作為碳板跑鞋的開創者和引領者,在這幾年的跑鞋市場,可謂是風光無二。而NEXT%堪稱其中的翹楚,這一年幾乎所有的賽事和重要事件,都和它有關,它也在不斷“神話著”大家對碳板跑鞋能提升成績的印象。
不過,為防止再次出現技術引發的爭議,保護田徑運動的公平性,國際田聯也對今后的跑鞋樹立了一個邊界:碳板使用數量不能超過1塊,鞋底不得厚于40毫米,上市銷售至少4個月才能用于比賽等規定。
于是,耐克為了角力東京奧運會,搶先發布了新一代跑鞋 Alphafly NEXT%,它只有一塊碳板,而不是基普喬格破2時穿的三塊,相比NEXT%,Alphafly的碳板的硬度有所增強,Alphafly中底的更大更厚的,中底為39.5毫米,全部符合了田聯的新規則。
不過,Nike Air Zoom Alphafly NEXT%的定價尚未公布,它會二月份在美國首發,于四月份在部分國家上市,國內跑友要想正常購買,預計要等到下半年了。
對于耐克新發布的碳板跑鞋,各位是否期待呢?它能否還能創造出人類自身與科技創新結合的新傳奇呢?
回顧碳板跑鞋的歷程,從上市至今一直保持著超高的熱度,它顛覆了整個跑鞋產業,它集合了多項前沿黑科技,它助力出了人類的最快速度。當然,它昂貴的價格也被不少人所詬病,成為最燒錢的裝備之一。
碳板鞋為何能那么快
跑鞋里的碳板是一種碳纖復合材料,它有質量輕,更堅韌,更有彈性,耐疲勞性好等優點。碳板最早應用在航空領域,F1賽車等尖端設備上。
之后碳板被用到了籃球鞋和足球鞋中,用以防止球員在急停急轉,急加速,變向等動作下出現受傷,起到穩固鞋身,足弓支撐抗扭轉的作用。
而碳板跑鞋最先引起人們的關注,是始于2017年的Breaking 2挑戰,基普喬格穿著耐克旗下首款碳板跑鞋VaporFly Elite跑出2小時25秒的成績,引起一片嘩然,從此碳板跑鞋進入我們的視野。
碳板應用到競速跑鞋,不只是對中底進行結構加強,提供足弓支撐穩定性,它還起到了更神奇的作用:回彈力增強,提供強勁的推力,提升跑步效能,節省跑者的體力,這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描述并非夸張,很多穿上它的人紛紛跑出了速度的傳奇,在贏得贊譽的同時,碳板概念也逐步被公眾所接受。
目前,耐克在碳板跑鞋領域上仍是遙遙領先,同時占據著絕大部分市場,在一段時間,跑者們會把碳板跑鞋等同于耐克跑鞋,但這都不能阻擋其他運動品牌的進入,在這一年里,已有李寧,特步,HOKA ONE ONE等品牌推出了旗艦級的碳板跑鞋,而其他品牌也將會陸續推出自己的碳板跑鞋,在今年,我們將看到碳板跑鞋的百花齊放。
不過,同樣是使用,但是各大品牌對碳板的形狀,硬度和功能有所不同,有些品牌只用到了小小的一塊,僅起到支撐作用,遠沒有達到回彈推進力的效果,目前碳板在跑鞋的應用主要分為助力推動和支撐抗扭兩種,所以大家也不要完全把碳板跑鞋一概而論,更不要被它所神話。
碳板與緩震材料
如果你認為只靠碳板成就了跑鞋,那就錯了,它是由碳板與緩震材料的完美結合才有了超強表現。
碳板只是維持跑鞋的剛性和回彈,而在中底中這個硬質材料,就需要有很好的緩沖材料來減少堅硬碳板對腳的硬沖擊,所以中底厚度要大幅增加,同時又得考慮競速時的經濟性,中底的材料還要做到輕量,得提供絕佳的緩震。
這樣,為了讓中底緩震材料更好地匹配碳板,柔中帶剛,相輔相成,各大品牌都研發出自家頂級緩震材料,比如耐克的ZOOM X,李寧的科技,而這些元素的疊加,也塑造出了競速碳板跑鞋的特點:輕量化,厚中底,流線型,價格不菲。
碳板跑鞋為何那么貴
的確,碳板跑鞋除了讓我們驚嘆它所創造出優秀成績外,還有就是它的價格,刷新了我們對跑鞋的價格預期,一雙碳板鞋為何那么貴?
1,科研研發成本:碳板跑鞋里的集合了多種尖端技術,需要反復的實驗,不斷的去測試,優化,才能有絕佳的穿著體驗。
2,材料成本高:除了碳板,中底材料外,為了不讓跑鞋有明顯短板,廠家在面料,大底等部位也都用上了頂配。
3,制作工藝復雜:把碳板嵌入到緩震材料中的三明治結構,大大提高了制鞋的難度,同時,中底材料制作難度大,所以在量產上遠低于普通跑鞋,在剛開始還出現一鞋難求的現象。
4,品牌溢價:目前發布碳板跑鞋的都為國內外的一線品牌,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此外,它們為宣傳產品,在營銷上的花費也是不少的。
當然,上述分析的價格貴僅為全掌碳板跑鞋,對于像多威征途用到僅起支撐作用的小塊碳板來說,并不適用,下文我們也會詳細介紹。
不過碳板跑鞋除了貴,它們的“壽命”也較短,這是跟大底耐磨和中底衰減有關,甚至有人會拿跑一公里多少錢來折算,因此,不少人僅在比賽時穿著,格外珍惜。
碳板跑鞋的適用人群
穿了碳板跑鞋,就一定能跑的更快嗎?事實上并非盡然,對于競速型的跑鞋來說,它對跑者自身能力的也很高,成績需達到一定水平,才能夠駕馭出色,不然,反而會帶來傷病。
而品牌方做了說明,適合人群為頂尖,精英跑者,這樣才會如虎添翼,不過做為高度市場化的跑鞋,自然會吸引不少跑友不在乎自身成績如何,也要一擲千金,好好體驗一下它的神奇之處。
同時,我們還要對碳板跑鞋有客觀的預期,《紐約時報》經過大數據統計后,給出了一個相對平均一點的數字,穿上耐克系的碳板跑鞋,成績可提升的時間在4~5%之間。可不要小看這數字,這對于頂尖選手來說,可算是一個質的飛躍。
下面我就詳細介紹下當前主流市售的幾款碳板跑鞋,它們各有什么特點,你最傾向于哪雙跑鞋呢?
1.耐克NEXT%
NEXT%是由Vaporfly 4%升級而來,意為每場比賽的下一次突破,果然是名副其實,從六大滿貫到箱根驛傳,帶來了無數榮耀和世界紀錄,以及對它涉嫌作弊的非議。
它在中底ZoomX較上代增加了15%,但重量保持不變,落差從原來的11mm降低到現在的8mm,鞋面采用更輕薄的新材料Vaporweave,考慮到競速跑鞋輕量化的要求,大底橡膠更厚。
NEXT%中底內置的鏟型全掌碳板結構,較上代增加了硬度,鞋身不易彎曲,這樣利用蹺蹺板原理產生滾動感,讓跑者有不自覺加速的感覺,中底配合碳板將落地緩沖快速分解并予以回彈,以此為跑者帶來持續的推進力。
優點:目前反饋最好的碳板跑鞋。
缺點:對跑者肌肉力量要求高,壽命短。
2.李寧飛電
國產品牌李寧經過2年研發調校,率先發布了碳板競速跑鞋--飛電,它采用了內置全掌異構碳板,高科技輕彈中底材料,Momo半透明蟬翼材質鞋面,全天候耐磨防滑外底。
一經上市推出,引來了各界持續關注,同時,其2099元產品定價,顯示出對標NEXT%的勇氣,是國產品牌的一次亮劍行動,但也成了部分跑友所調侃的對象。
飛電采用的是比普通均勻密度的碳板更先進的內嵌式全掌異構碳板。利用異構碳板不同位置不同織法呈現的不同剛度,結合通過多次測試調教的特殊角度,使得碳板可以和科技中底共同作用,利用碳板彎折回彈性能,可以提高離地蹬伸效率。
優點:回彈表現出色,中底緩震良好。
缺點:價格太高。
3.特步160X
特步制定了國人競速戰略,其品牌簽約跑者董國建,楊紹輝,彭建華等人穿著160X紛紛創造了一系列優異成績,讓這雙戰靴賺足了眼球。而特步更令人稱道的是,同樣是定位頂級競速跑鞋,而160X的價格僅為899元,讓人頗感意外。
160X中底采用動力巢升級后的新材料X-Dynamic Foam PB,鞋身采用了通透的MONO紗網布面料,鞋底是高耐磨止滑復合材料。不過作為跟進者,相較于其他品牌,跑鞋整體科技創新略顯不足。
160x采用的是Y形異曲面碳板結構,不算是全掌形碳板,由于用料上有些不足,主要鞏固足弓力量支撐,提升跑鞋抗扭轉支持,同時良好的韌性和抗沖擊性,雖對推進力和回彈表現足夠出色,但相較于NEXT%和飛電要遜色一些。
優點:性價比高,有國內頂尖高手成績做背書。
缺點:核心技術不多,中底和碳板反饋一般。
4.HOKA ONE ONE carbon X
HOKA ONE ONE一直都是厚底跑鞋的經典代表,在繼耐克之后,也推出了碳板+厚底跑鞋組合的跑鞋--Carbon Rocket,不過這款鞋初期僅供旗下跑者內部體驗,此外Carbon Rocket技術亮點不足,并未產生很大的影響。
之后,HOKA ONE ONE繼續研發,推出了它的第二款碳板跑鞋CARBON X,中底首次采用采用的是雙密度PROFLY X 材料,鞋體是經典的Meta-Rocker滾動平衡設計,可使鞋子的前掌和后掌都翹起,穿上后身體重心前傾的感,提供一種推力。
與CARBON ROCKET幾乎平整的碳板不同,CARBON X對其進行了精準的彎曲設計,它的彎曲發生在前掌腳趾的側面,來保證跑者邁步時能夠平穩的過渡,不過CARBON X里面碳板較硬,鞋身不易彎曲,HOKA ONE ONE并未公布碳板的形狀,留有神秘。
優點:對跑者速度要求不高,適應較廣泛。
缺點:重量較大,碳板致鞋體較硬。
5.耐克ZOOM FLY 3
ZOOM FLY 3為NEXT%的簡配版,鞋面采用與NEXT% 相同的Vaporweave科技,可避免鞋款吸收雨水和汗水。領口也改為一體式設計,讓穿脫更為方便,中底內置全掌型碳纖維板,但搭載 React 緩震科技。
雖然ZOOM FLY 3與NEXT%的使用相同的碳板,但是它們的回彈和推進力卻有差的很多,可見中底緩震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ZoomX要遠強于React。
優點:性價比高,內置最強碳板。
缺點:緩震反饋一般,透氣性不好。
6.李寧追風
追風內的碳板其實和4%的碳板中作用完全不一樣,主要的作用是保持中底中間的穩定,放置鞋子不可控的扭轉,在跑的時候不會兩側不穩,而不是起到回彈助力的感覺。
追風是李寧第一款碳板跑鞋,也是在飛電之前推出的旗下頂級競速跑鞋,適應精英水平跑者,它分為高幫款和低幫款,因高幫款不太實用,在此就不多做介紹。
追風運用看家的云中底結構,后掌搭載了和巴斯夫合作的Drive Foam材料,增加回彈和耐久,大底前掌DSP散射顆粒,鞋面采用整片彈性氨綸紗線編織紗線,結合CORDURA科技,提升穿著包裹體驗,后跟采用熱貼膜熱壓形式。
在追風的足弓位置有裸露碳板CARBON FIBER,保證鞋身穩定性的同時,提供足弓的支撐性和抗扭轉,在跑動中可減少一定運動損耗。不過,面積為非全掌碳板,力傳導效應有限。
優點:輕量化,耐磨性,包裹性不錯。
缺點:碳板面積不大,性價比低。
7.安踏C202
安踏C202 2.0可謂是跑鞋銷售的異類,電商平臺沒有上架,甚至官網都沒有信息,但是通過結合國內大型馬拉松賽事,以跑者參賽契約的形式免費得到一雙C202 2.0,且贈送數量不少,在賽事跑鞋數據中,占有一席之地。
安踏C202中底使用A-FlashFoam,鞋面采用的是一片式的工程網布面,前掌升級使用人字紋KPU大底,提升抓地力,后掌則是繼續沿用耐磨橡膠。
C202在中底足弓處嵌入一塊X型碳板,僅帶來的是支撐和抗扭轉的作用,功能類似傳統的球鞋上的應用,所以回彈和提速功能有限,碳板雖面積不大,在鞋底全部展示在外。這更像傳統的薄底競速鞋,搭配一個抗扭支撐的碳板,就像型號202一樣,概念大于技術。
優點:結合賽事,設計多樣;免費獲得。
缺點:中底緩震不足;科技亮點不多。
8.多威征途MR3900
多威的跑鞋向來以物美價廉而聞名,它們推出的滿足日常訓練跑鞋多威征途MR3900,不僅可以承受1500公里的磨損,還加入了一塊碳板,價格僅賣299元。
征途采用DWMOTE(TR)發泡控制的中底,鞋面用DAR1500NA-Fit system的包裹系統,鞋底應用的超耐磨橡膠,實現挑戰1500公里的超長壽命,這是和碳板加持的另一大賣點。
正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我們不可能對征途的碳板有過高的期待,它中部只有一塊四方的小碳板,僅起到足弓支撐,鞏固抗扭特性的作用,可以讓跑者們體驗到碳板的最基礎應用。
優點:超耐磨橡膠,價格實惠,適應性廣。
缺點:緩震一般,碳板的作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