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赤龍是粘套,是蛋糕海綿,在聊赤龍之前,我打算先聊聊刷油狂飆。外套高密海綿其實也是很猛的,但因為是內(nèi)能海綿,它的特性和刷油狂飆還是不同。狂飆的彈性其實不比外套好,但狂飆是一個復雜的東西。狂飆如果不刷油,它其實是不裹球的,彈性也不好,底勁也不太突出。狂飆厲害的底板就是刷油之后會有神奇的變化,彈性變好,裹球變好。雖然是高密海綿,但刷油之后確實就很裹球了,而且借力的彈性也足夠好。
如果不刷油,外套在性能和手感的綜合上確實是很難匹敵刷油狂飆的。而且市場版的外套本來就是設計來不依賴刷油的,所以就算市場版外套刷油,它的性能提升也是有限的。狂飆刷油,它的性能肯定是有獨特優(yōu)勢的。實際上狂飆刷油可以理解為類似有機膠水的效果,有機膠水對套膠的性能提升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很難說外套什么時候能達到刷油狂飆的綜合水平,尤其是手感方面的,也許是一年,也許是兩年,也許是十年。
雖然手感方面,外套確實比不上狂飆刷油,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有些外套不刷油,它的底勁其實已經(jīng)是非常接近刷油狂飆了。像t05hard,毒液53,52.5度mxp,d09c,中國光和赤龍,其實這些高硬度的德套搭配外置底板的時候出球質(zhì)量已經(jīng)是很高了,已經(jīng)是接近狂飆刷油了。不過這里也不得不說,狂飆畢竟是刷油的高密海綿,所以在中等發(fā)力的時候明顯比外套要扎實。而外套就更依賴板板發(fā)力,依賴發(fā)力去把球擠進海綿,從而打出高質(zhì)量。
赤龍的海綿是55度,我搭配的底板是w碼st的波爾alc。一開始在小場地打,動作沒掄開,當時的感覺是赤龍的彈性不算突出,沒有外套澀套那么彈,那么噴。但赤龍的粘性確實是能更有效地制造旋轉(zhuǎn),所以旋轉(zhuǎn)一直都不錯。后來換到大場地打,明顯的,這個赤龍并不是那么好透的套膠。大家不要拿幾年前的觀點來看這個赤龍,這個赤龍是針對40+塑料球有優(yōu)化過的,這個55度的海綿的硬度其實已經(jīng)做到了一種極致,再加硬的話,可能就得不償失。一方面是太硬的話難透,另外一方面再增加硬度重量也會上去的。赤龍的底勁肯定是超過預期的,我感覺能到40度狂飆的底勁。但狂飆因為刷油了,所以肯定會更噴彈一些,甚至說是更省力一些。而赤龍就不一樣,我沒刷油的,必須板板加力,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打透它。實際上這就是刷油狂飆和外套的最大差異 ,狂飆刷油就像是開了外掛,用相對小的力量就能打出更高的質(zhì)量而且球會比較下扎。赤龍沒刷油,所以沒開掛,要打到同樣的單板質(zhì)量,你就得比狂飆多用力才行。不過好的是,赤龍的旋轉(zhuǎn)也是足夠有威脅了,不敢說完全匹敵刷油的狂飆,但很明顯的,赤龍的旋轉(zhuǎn)是超過澀套的,也超過蝴蝶t和d套的。用赤龍,你的正手拉球也會很飄,對手很難對上點的。
波爾alc這支底板有不少人對它有誤解,以為它是快攻底板,其實并不是。雖然波爾alc速度也快,但你對比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波爾alc你拉球的進攻是比擊打的進攻更有威脅。單說硬度,波爾alc其實手感比vis還更硬。手感是比較主觀的,客觀的來說,波爾alc透板之后其實沒vis那么噴彈。如果你正手擊打多,你會發(fā)現(xiàn)波爾alc脫板比vis快,而且波爾alc并沒有vis那種噴彈。在此情況下,毫無以為,vis擊打出球質(zhì)量比波爾alc高。但如果你正手拉球,你會發(fā)現(xiàn)波爾alc拉球的時候威脅就更高,因為它本身也不比vis軟,波爾alc的支撐力是非常好的,只是波爾alc不像vis那么噴而已。尤其是反手快撕和反拉的時候,波爾alc硬而不噴的特性就特別特別扎實,比vis的反手更扎實,更能頂住大板,更能吃住來球的勁。如果全力拉球,波爾alc的拉球質(zhì)量其實不會明顯低于vis,但如果你撞擊特別多,波爾alc就會顯得"發(fā)空"或者說"發(fā)硬"。
總而言之,赤龍這款套膠其實底勁是很足的,但并不易打透。這種硬度特別高的外套,你必須搭配外置之類的,或者搭配特別硬脆的內(nèi)置,否則出球的質(zhì)量是不會特別理想的。外套的一個特點就是依賴發(fā)力透板,透板之后質(zhì)量才高,借力出球的質(zhì)量其實不會太高。尤其是赤龍這種高硬度的外套粘套,你如果打不透的話,出球質(zhì)量可能是會低于預期的。但只要你能打透赤龍,那么赤龍確實是可以基本替代狂飆的。
波爾alc是更適合兩面弧圈球進攻的,這板子支撐力是非常強的,但并不是vis的那種噴彈型。vis是擊打和拉球都有勁,而波爾alc是拉球更有勁,擊打就相對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