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左手持拍,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正反手沒明顯短板,小球技術細膩,絕活是兩面弧圈球的超高旋轉。2002年,波爾擊敗了王勵勤和孔令輝,獲得乒乓球世界杯男單冠軍。2003年1月,波爾首次成為男子乒乓球選手世界第一。2005年,波爾獲得世界杯男單冠軍。2008年,波爾獲得比利時列日世界杯亞軍。2016年8月,波爾在里約奧運會擔任德國代表團旗手,并率領德國隊收獲乒乓球男子團體項目銅牌 。2017年,乒乓球男子世界杯男單亞軍。 2017年12月,獲得2017國際乒聯"年度最佳男運動員" 。2021年8月6日,蒂姆·波爾與奧恰洛夫和弗朗西斯卡組成的德國男團獲得2020年東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團亞軍。
放眼乒乓球的歷史,波爾的冠軍肯定不是最多的那種,但你需要考慮到一個背景,那就是國乒資源的巨大投入不是外協選手能比的,所以國乒壟斷了很多乒乓球的冠軍其實也是順理成章的。國乒是舉國投入,波爾所能獲得的資源那是完全沒得比。而且乒乓球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積累過程,你需要好的教練,需要好的陪練,需要隊員之間的高規格競爭,而且需要非常多的后備力量的投入,甚至乒乓器材的輔助也是不容忽視的。打個比方,國乒的資源可能是“一桶水”,而波爾的資源可能就只有"一杯水"。波爾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能取得如此佳績,我覺得已經彌足珍貴。更何況,乒乓球運動并不是成王敗寇。對于大眾而言,波爾帶給了我們許多精彩的比賽,而且他自己也拍了不少乒乓球技術教學片,為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做了很多實事。波爾對乒乓球的熱愛,更是會潛移默化地激勵每一個乒乓球愛好者。
TTD曾經邀請波爾親自參與波爾alc的測評,按照波爾的介紹,他之所以改用波爾alc,而不是繼續使用vis,是因為他想要更好的速度。而且vis與波爾alc拍肩不同,所以波爾alc的重心會更拍拍頭一些,更利于發力。
波爾alc和vis我都打過很長一段時間,如果以同樣的配膠來看,波爾alc確實是顯得速度更快一些,因為波爾alc會比vis更透一些。不過速度的差異其實不是關鍵,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vis更噴彈,而波爾alc更線性。如果搭配狂飆的話,vis確實明顯比波爾alc要噴,出球質量也更高。但如果搭配正手外套,你都用拉球的手法去進攻,你會發現vis和波爾alc的拉球質量其實差異不大,而波爾alc制造旋轉的能力會更強。但如果你正手去擊打,vis確實是更噴彈的,而波爾alc就顯得不噴。vis可以說是拉打皆宜,而波爾alc擊打威力確實比vis會更弱,但拉球的話,其實波爾alc不比vis明顯弱,前提是都不配狂飆。
我們拉球的動作是一個復合的,是撞擊和摩擦的結合,那么這就會出現一個狀況,要么撞擊多一些,要么摩擦多一些。你不太可能撞擊最大化的同時,摩擦還能最大化。換言之,撞擊就是和往前發力,摩擦是往上發力,你往前發力最多的同時往上又最多?這肯定不可能的。表面上看波爾alc彈性那么好,它不是弧圈球底板,實際上并不是如此,弧圈球底板本身就需要彈性比較好才行。實際上968這支弧圈球底板,它的彈性也不低。波爾alc的邏輯是這樣的,它彈性好,所以你就不需要往前撞擊太多,你只需要專注于摩擦就可以拉出非常好的弧圈球。但如果你拿波爾alc狠命的撞擊,那么它的弧線是比vis低的,這就肯定不行了。
而且考慮到波爾是兩面均衡,你反手發力肯定沒正手充分。所以波爾alc的彈性是不低的,但它依然是一支弧圈球底板。我們用合理的拉球動作,使用合適的套膠,結合波爾alc去拉球,它的拉球其實是很轉的,而且正反手弧圈球都很犀利。同時,相比別的底板,波爾alc的反手是相當出色的。
所以,使用波爾alc,你必須重點關注摩擦,不要像vis那樣去使用。而且波爾alc本質就是弧圈底板,這板子拉球的威脅更大,擊打的威力其實相對更弱。昨天我又用了波爾alc,當時拉打都試了,擊打過去的球確實沒vis噴,甚至會被打回頭。但如果我故意控制擊打少一些,多摩擦一些,出球的質量就會更頂,球其實比vis搭配外套更轉一些。
當然了,一支底板好不好用,關鍵還是配膠。我目前是打的st手柄的w碼的波爾alc,正手赤龍,反手k3,基本上完美的配膠了,兩面弧圈球都很轉,而且小球很好控,堪稱外置版968。而且兩面外套都不需要刷油,手感不會因為膨脹油失效而變化。千萬記住,波爾alc這支底板多制造一點摩擦,進攻威脅會更大。撞擊太多,旋轉降低,速度提升有限,進攻的威脅反而是弱一些。不過反手k3是韌性比較強的,要使用的話需要考慮是否能駕馭,k3的海綿硬度是德系53度。